共計 916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3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展示了“MySQL 算法的示例分析”,內容簡而易懂,條理清晰,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疑惑,下面讓丸趣 TV 小編帶領大家一起研究并學習一下“MySQL 算法的示例分析”這篇文章吧。
MySQL 算法簡析
在 MySQL 中,只有一種 Join 算法,就是大名鼎鼎的 Nested Loop Join,他沒有其他很多所提供的 Hash Join,也沒有 Sort Merge Join。顧名思義,Nested Loop Join 實際上就是通過驅動表的結果集作為循環基礎數據,然后一條一條的通過該結果集中的數據作為過濾條件到下一個表中查詢數據,然后合并結果。如果還有第三個參與 Join,則再通過前兩個表的 Join 結果集作為循環基礎數據,再一次通過循環查詢條件到第三個表中查詢數據,如此往復。
MySQL 目前可以通過兩種算法來實現數據的排序操作。
1. 取出滿足過濾條件的用于排序條件的字段以及可以直接定位到行數據的行指針信息,在 SortBuffer 中進行實際的排序操作,然后利用排好序之后的數據根據行指針信息返回表中取得客戶端請求的其他字段的數據,再返回給客戶端;
2. 根據過濾條件一次取出排序字段以及客戶端請求的所有其他字段的數據,并將不需要排序的字段存放在一塊內存區域中,然后在 Sort Buffer 中將排序字段和行指針信息進行排序,最后再利用排序后的行指針與存放在內存區域中和其他字段一起的行指針信息進行匹配合并結果集,再按照順序返回給客戶端。
加大 max_length_for_sort_data 參數的設置;
在 MySQL 中,決定使用第一種老式的排序算法還是新的改進算法的依據是通過參數 max_length_for_sort_data 來決定的。當我們所有返回字段的最大長度小于這個參數值的時候,MySQL 就會選擇改進后的排序算法,反之,則選擇老式的算法。所以,如果我們有充足的內存讓 MySQL 存放需要返回的非排序字段的時候,可以加大這個參數的值來讓 MySQL 選擇使用改進版的排序算法。
以上是“MySQL 算法的示例分析”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感謝各位的閱讀!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分享的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想學習更多知識,歡迎關注丸趣 TV 行業資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