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2223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6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本篇內容介紹了“如何理解數據庫的 B + 樹”的有關知識,在實際案例的操作過程中,不少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境,接下來就讓丸趣 TV 小編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如何處理這些情況吧!希望大家仔細閱讀,能夠學有所成!
1 數據從磁盤讀寫與內存讀寫有哪些不同
我們平時接觸的有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內存屬于半導體器件,對于內存,我們知道內存地址就可以通過地址拿到數據,也就是內存的隨機訪問特性。訪問速度快但是貴,所以內存空間一般比較小。
對于磁盤,屬于機械器件。每當磁盤訪問數據的時候,都需要等磁盤盤片旋轉到磁頭,才能讀取相應的數據,即使磁盤的轉速很快,但是和內存的隨機訪問相比還是渣渣。所見,如果是隨機讀寫,其性能差距是非常大的。那如果是順序訪問大量數據的時候,磁盤的性能和內存其實差距就不大了,這是為啥?
磁盤的最小讀寫單位是扇區,現在磁盤扇區一般是 4k 個字節,對于操作系統,一次性會讀取多個扇區,至此操作系統的最小讀取單位就是塊。每當我們從磁盤讀取一個數據,操作系統就會一次性讀取整個塊,那么對于大量的順序讀寫來說,磁盤效率會比隨機讀寫高很多。
假設現在你有個有序數組,全部以塊的方式存放在磁盤中,現在我們通過二分查找的方式查找元素 A。首先我們找到中間元素,并從塊中取出,將其從磁盤放入內存中,然后再內存中進行二分查找。在進行下一步的時候,如果查找的元素在其他塊中,我們需要繼續從磁盤讀出到內存中。這樣反反復復的從磁盤到內存,其效率將非常的低。所以我們需要想辦法讓訪問磁盤的次數盡可能的低。
2 數據和索引分離
我們以公安系統為例。系統中的用戶非常多,每個用戶除了姓名,年齡等基本信息外,當然還有一個唯一標識的 ID,我們拿到這個 ID,就可以知道對應的基本信息。但是每個用戶的基本信息太多不可能全部存放在內存中,因此考慮存儲于磁盤中。
用戶數據
采用有序數組的方式,其中分別存儲用戶 ID 和用戶信息所在磁盤的位置,這樣我只需要存放兩個元素,直接存放于內存。如下圖所示
有序數組
但是在數據頻繁變化的場景中,有序數組的弊端就出現了。大部分情況還是考慮使用二叉檢索樹或者哈希表的方式。但是哈希表又不支持區間查詢,因此更多的使用二叉檢索樹的方式。如下圖所示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如果索引太多,依然不能完全存放于內存中,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將索引也存放于磁盤中? 如何高效的在磁盤中組織索引的結構? 這就引入了 B + 樹
2 B+ 樹
讓節點大小等于塊大小
我們知道操作系統在對磁盤進行訪問的時候,通常是按照塊的方式讀取。如果當前你需要讀取的數據只有幾個字節,但是磁盤依然會將整個塊讀出來,這樣子是不是讀寫效率就很低呢。在 B + 樹中,大佬采用讓一個節點大小等于一個塊的大小,節點中存放的不是一個元素,而是一個有序的數組,這樣充分利用操作系統的套路,使得讀取效率的最大化
內部節點與葉子節點
內部節點和葉子節點雖然是一樣的結構,但是其存儲的內容有所區別。內部節點存放 key 以及維持樹形結構的指針,它并不存放 key 對應的數據。而葉子節點存放 key 和對應的數據,不存放維持樹形結構的指針,這樣使得節點空間的利用最大化。
內部節點與葉子節點
B+ 樹使用雙向鏈表的方式,具有良好的范圍查詢能力和靈活的調整能力
綜上三點,B+ 樹是一顆完全平衡的 m 階多叉樹。
m 階多叉樹
3 B+ 樹的檢索方案
剛才吹了一波 B + 樹多么的牛逼,到底是怎么檢索的? 具體的查找過程是這樣的:我們先確認要尋找的查詢值,位于數組中哪兩個相鄰元素中間,然后我們將第一個元素對應的指針讀出,獲得下一個 block 的位置。讀出下一個 block 的節點數據后,我們再對它進行同樣處理。這樣,B+ 樹會逐層訪問內部節點,直到讀出葉子節點。對于葉子節點中的數組,直接使用二分查找算法,我們就可以判斷查找的元素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我們就可以得到該查詢值對應的存儲數據。如果這個數據是詳細信息的位置指針,那我們還需要再訪問磁盤一次,將詳細信息讀出
B+ 樹是一個 m 階的多叉樹,所以 B + 樹中的一個節點可以存放 m 個元素的數組,ok,這樣的話,只需要幾層的 b + 樹就可以索引數據量很大的數了。比如 1 個 2k 的節點可以存放 200 個元素,那么一個 4 層的 B + 樹就能存放 200^4,即 16 億個元素。
如果只有四層,意味著我們最多訪問磁盤 4 次,假設目前每個節點為 2k,那么第一層就一個節點也就 2k,第二層節點最多 200 個元素,一共就是 0.8M。第三層 200^2,也就是 40000 個節點,一共 80M。對于當前的計算機而言,我們完全可以將前面三層存放于內存中,只需要將第四層存放于磁盤中,這樣我們只需要和磁盤打一次交道就分手,也就是面試想知道的為什么要分為內部節點與葉子節點。
4 B+ 樹如何進行動態的調整
上面介紹了 B + 樹的結構和查詢原理,現在我們看看 B + 樹增加和刪除是怎么個情況
現在我們以三個元素的 B + 樹 為例,假設目前我們要插入 ID 為 6 = 5 的元素,第一步先查找對應的葉子節點,如果葉子節點沒有滿,直接插入即可
插入元素 6
如果我們插入的元素是 10? 按道理我們應該插入到 9 后面,但是節點已經滿了,所以我們需要采取其他的方式。方法是將此葉子節點進行分裂,即生成一個新的節點,然后將數據在兩個節點中平分。
節點分裂
很明顯,葉子節點的分裂影響到了父節點,如果父節點也是滿的,也要進行分裂
節點分裂
“如何理解數據庫的 B + 樹”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想了解更多行業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丸趣 TV 網站,丸趣 TV 小編將為大家輸出更多高質量的實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