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660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2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Java 中的垃圾回收算法是通過自動內存管理實現的,開發人員不需要手動去釋放內存。
Java 中的垃圾回收算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引用計數法(Reference Counting):每個對象都有一個引用計數器,當有引用指向該對象時計數器加 1,引用釋放時計數器減 1,當計數器為 0 時表示對象不再被引用,可以被回收。但是這種算法無法解決循環引用的問題。
2. 標記 - 清除法(Mark and Sweep):通過標記對象的可達性來確定哪些對象是活動的,哪些對象是垃圾。首先從根對象(如堆棧、靜態變量等)開始標記所有可達對象,然后從堆中掃描所有對象,未被標記的對象即為垃圾,進行清除操作。
3. 復制算法(Copying):將內存分為兩個區域,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個區域,當該區域中的對象都不再被引用時,將存活的對象復制到另一個區域中,然后清除當前區域中的所有對象。這種算法的特點是回收效率高,但是需要額外的內存空間。
4. 標記 - 整理算法(Mark and Compact):先標記出活動對象,然后將活動對象移到內存的一端,然后將所有活動對象之外的內存進行整理,使內存空間連續,然后直接清除掉邊界之外的內存。
Java 中的垃圾回收器根據不同的場景和需求選擇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默認情況下,Java 使用的是標記 - 清除法和復制算法的組合,即新生代使用復制算法,老年代使用標記 - 清除法。開發人員可以通過設置 JVM 參數來選擇其他垃圾回收器和算法,如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G1(Garbage-First)等。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