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745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2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在 Python 中,sort() 函數是用于對可迭代對象進行排序的方法。它可以按照升序或降序對元素進行排序。
sort() 函數可以用于列表(list)、元組(tuple)和字符串(string)等可迭代對象。
sort() 函數有兩個常用的參數:
- key:用于指定一個可調用的函數,該函數將應用于每個元素,以便在排序中使用自定義的排序規則。默認值為 None。
- reverse:用于指定排序順序。如果設置為 True,則按降序排序。如果設置為 False 或未指定,則按升序排序。默認值為 False。
以下是 sort() 函數的示例用法:
- 對列表進行升序排序:
numbers = [3, 1, 4, 1, 5, 9, 2, 6, 5]
numbers.sort()
print(numbers) # 輸出:[1, 1, 2, 3, 4, 5, 5, 6, 9]
- 對列表進行降序排序:
numbers = [3, 1, 4, 1, 5, 9, 2, 6, 5]
numbers.sort(reverse=True)
print(numbers) # 輸出:[9, 6, 5, 5, 4, 3, 2, 1, 1]
- 使用 key 參數對字符串列表按照字符串長度進行排序:
fruits = ["apple", "banana", "cherry", "date", "elderberry"]
fruits.sort(key=len)
print(fruits) # 輸出:['date', 'apple', 'banana', 'cherry', 'elderberry']
總結:sort() 函數是 Python 中用于對可迭代對象進行排序的方法,可以按照升序或降序對元素進行排序,并且可以通過 key 參數自定義排序規則。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