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638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5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圖 / 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系刪除
年輕時的我們,往往更喜歡喧鬧,喜歡身邊圍繞著很多人,喜歡朋友遍布全國各地,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受到接待和歡迎。
那時候,我們以為這樣才算是世俗眼里的成功。畢竟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朋友多了,往后的路也就好走了。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未必。
等活到一定年紀就會發現,朋友不在于數量,而在于質量。如果朋友之間不能真心以待,即便朋友再多,內心依然是孤獨的,空虛的。
甚至,還會導致真心錯誤,被對方傷得體無完膚。
人性終究是自私的,在你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別人會接近你。當你落魄了,沒有利用價值了,真正留在你身邊的,還有誰呢。
為什么很多人說,想知道身邊的人有幾個是真心的,落魄一次就知道了?
無非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往往同甘容易,共苦難。哪怕是夫妻之間,也有可能存在著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情況,更何況只是朋友的朋友呢。
基于此,很多人在看透以后,開始享受獨處。
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里寫道: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其實就是獨處的時候。安靜自在,不用周旋于別人的情緒,也不必刻意判斷他人的心思。自己陪同自己,才能回歸一個真實的自己。
在他看來,一個人越是喜歡獨處,思想境界也就越高,因為這時候的你,早已看透了世間的諸多真相。不再對外界期待了,也就更加專注于自身了。
從這一角度來說,那些朋友很少,親情也淡薄的人,反倒過得更好。
通常來說,他們有以下三個明顯的特征,越是明顯,也就越是不能小看。
一:告別了無用社交,不要對人際關系存有太高的期待
有一種人,早已告別了無用社交,年輕時熱衷于參加的飯局和聚會等,漸漸地不稀罕了,也不想再浪費時間了。
當你對于人際關系不再抱有太高的期望,而是凡事靠自己的時候,才是真的成熟了。
還有一種可能是,那些看似不合群的人,其實是因為對于他人本能地不信任。
他們曾經也全心全意地信任過一個人,結果被背叛了,被辜負了,于是他們就會開始懷疑周圍的每一個人,覺得每一個人都不懷好意。
他們也會開始懷疑自己,覺得是不是自己識人不清,才會把豺狼當作朋友,那么自己身邊剩下的這些朋友,是不是也會藏著下一只豺狼。
當一個人被狠狠背叛過,被傷害過,他一定會學會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他會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防備,無法去判斷哪些是真正的朋友,哪些可能會帶來下一場背叛。
他所能做的也就是封閉起自己的心門,通過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只要給自己穿上鎧甲,不去相信任何人,那么就沒有軟肋,無堅不摧。
這樣的人,看似涼薄,實則是因為曾經太熱情,后來被傷害過。
二:為人踏實又上進,不走歪門邪道,只想腳踏實地
有些人急于拓展人脈,是為了以后的路好走一些,他們覺得認識的人足夠多,能幫助自己的人也就越多,那么往后的路也就越順。
可實際上,你真的大錯特錯了。
真正的人脈不在于你認識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認識你。人脈的本質是等價交換,如果你本身不優秀,不成功,認識再多的人也沒用。
相反,那些為人踏實又上進的人,從來不會寄希望于這些歪門邪道,他們不會想著走后門,走捷徑,只會腳踏實地地往前走。
這樣的人看似很傻,實則很聰明。他們知道,有時候沒有捷徑,反倒是最好的捷徑。
三:不喜歡炫耀,凡事只想低調,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有些人喜歡炫耀,但凡取得了一點成績,便開始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恨不得昭告全天下,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多么了不起。
與之相反的是,有另外一種人從來不喜歡炫耀,他們無論做什么,都是低調的。
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著清晰且明確的目標,不喜歡跟別人攀比,也不介意別人會說什么,只是遵循自己的內心,好好地為自己而活。
這樣的人,不僅思想成熟,而且內心極其強大,對應了一個詞叫:內秀。
所謂內秀,就是外表看上很笨拙,實則內心極其聰明。
他們可能朋友很少,親情也很淡薄,但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往前走。越是不在乎外界,越是專注于自身,也就過得越好。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那些真正過得好的人,往往是那些不顯山也不露水的人。越是不顯眼,越是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悄然綻放。
希望我們,也能成為這樣的人。
END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