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774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2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圖片來源網絡
絕對優勢論是怎么回事?
絕對優勢論是指由亞當·斯密提出的貿易理論,即各國以生產成本的絕對差異為基礎,發揮各自的優勢進行國際分工,并通過自由貿易增進共同利益的國際貿易理論。
斯密認為,分工是市場交換的基礎,也是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分工和市場交換,可以極大地促進社會財富的增進。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同樣適用于不同國家之間的分工和交換。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生產某種商品的成本絕對低于他國,即在該商品的生產上具有絕對優勢,那么它就應該大量生產和出口該商品;反之,則應從國外進口。斯密主張,各國都應該按照這一原理,選擇自身具有優勢的產品進行專業化生產,然后相互交換,這對貿易雙方都有好處。
不過,該理論不能解釋當絕對優勢集中在一方時出現的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李嘉圖在斯密的絕對優勢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相對優勢論,解決了這一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相對優勢是怎么回事?
相對優勢理論亦稱 比較成本理論 、比較利益說。關于比較成本優勢的國際貿易理論。由英國 古典經濟學家 李嘉圖(DavidRicardo,1772—1823)1817 年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中提出。從生產成本的相對差別出發,認為一個國家即使生產不出成本絕對低的產品,只要能生產出成本相對低的產品,就可以同另一國進行貿易,并使貿易雙方都獲益。每個國家都可以生產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取得比較利益。該理論說明了開展國際貿易的一般基礎,成為自由貿易政策的基本出發點。
在經濟學中,比較優勢原理 是指一個生產者(個人,公司,或國家)能以低于另一個生產者的機會成本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比較優勢原理解釋了雙方進行貿易的好處,即使其中一方可以以比對方更少的資源進行生產,他也可以從貿易中獲益,因為他可以專門從事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活動。比較優勢是國際貿易理論的主要準則。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