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3189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8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朱自清《春》知識點歸納
【作者簡介】
朱自清,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
代表作詩文集《蹤跡》,散文主要以描寫個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為主。代表作有《背影》《綠》《春》《荷塘月色》等。
【主題歸納】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了大地春回、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通過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五幅主要圖畫,贊美了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風貌。
本文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生機勃發(fā)、草木爭榮的景象,抒寫了作者對春天到來的欣喜、熱愛和贊美之情
【段落劃分】
①第一部分(1 自然段): 盼春——總領全文。
②第二部分(2——7 自然段): 繪春——客觀描繪。
③第三部分(8——10 自然段): 贊春——概括上文,點明中心。
【名詞解釋】
應 和(hè)醞 釀(yùnniàng)捉迷藏 (cáng) 薄煙 (báo) 水 漲(zhǎng)抖擻 (sǒu) 黃暈(yùn)嘹亮 (liáo) 巢(cháo) 知識點考核
1.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五幅春景圖?
春草圖、春風圖、春花圖、春雨圖、迎春圖。
2. 第 1 段是盼春,句中盼望著能否去掉一個?為什么?不能去掉。
兩個盼望著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將那種渴盼春天到來的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如果去掉一個,就無法表現(xiàn)出這種急切渴望的心情。
3. 第 2 段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寫了什么樣的內(nèi)容?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第一句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大地春回、萬物復蘇的景象。
第二句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分別寫山、水、太陽睡醒的情態(tài),朗潤寫春山潤澤、萬物復蘇;漲寫冰雪融化、春水泱泱;紅寫春意融融、陽光明媚,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
4.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一句中,偷偷地和鉆兩個詞好在哪里?
偷偷地和鉆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春草萌發(fā)的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顯得春草調(diào)皮、可愛,也流露出作者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春草萌發(fā)的喜悅之情。
5. 形容詞嫩嫩的綠綠的本該放在春草的前面,文中為什么放在句末呢?
放在句末,主要是為了強調(diào)小草嫩綠、富有生機的特點,也使句子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6. 第 3 段文字連用了幾個動詞,有什么表達效果?
文段中連用坐躺打踢跑捉六個動詞,描繪兒童在草地上嬉戲的情景,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春草給人帶來的歡樂,也側(cè)面烘托了春草的可愛。
7.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否調(diào)整一下語句順序?
不能,因為紅、粉、白分別是按照由深入淺的顏色安排的,而且要對應上文的桃樹、杏樹、梨花,所以不能換。
8. 鬧一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一個鬧字,不僅表現(xiàn)了蜜蜂飛行嗡嗡的聲音,而且呈現(xiàn)出一片繁忙熱鬧的勞動情景,既有聲音,又有情態(tài),同時,也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花多、艷、鮮的特點。
9. 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寫春風的,寫出了春風的什么特點?
從觸覺寫春風的柔和,從嗅覺寫春風的芳香,從視覺寫春風的和悅,從聽覺寫春風中樂音的悅耳。
10. 引用俗語一年之計在于春有什么深刻含義?
寫出春天能夠激勵人們把握時機,奮發(fā)向上,辛勤勞作,也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進而要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積極向上的感情。
11. 文章最后三段運用三個比喻句,寫出了春天的什么特點?順序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
剛落地的娃娃表現(xiàn)了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開始,給人以無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狀寫春天的美,令人喜愛;健壯的青年贊美春天有無窮的活力,給人以信心和力量。這三個比喻句從娃娃寫到姑娘再寫到青年,形象地表現(xiàn)了春天成長的過程,排列有序,不能調(diào)換。
12.朗讀課文,說說文中描繪的五幅春景圖分別美在哪里?
(1)春草圖:這是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令人見之則精神振奮。
(2)春花圖:這是一幅百花爭艷的畫面,色彩明麗。
(3)春風圖:這是一幅輕柔溫暖的畫面。
(4)春雨圖:這是一幅綿長、細密、輕柔的畫面。
(5)迎春圖:這是一幅令人精神抖擻、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畫面。
13.作者在文中主要表達了什么感情?請用一句話概括自己讀《春》時的感受。
(1)作者在文中主要表達了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的惜春之意和熱愛自然、贊美春天的愛春之情。
(2)我覺得《春》像一首贊美詩。我覺得《春》像一幅山水畫。我覺得《春》像一闋田園牧歌式的詞。
14.韻律美。閱讀文章后,你能簡要說說文章是如何體現(xiàn)韻律美的嗎?
(1)文中句式以短句為主,節(jié)奏明快,適合描寫春天的旋律;
(2)運用大量疊字,如嫩嫩的綠綠的輕輕地軟綿綿的,增添了音樂的美感;
(3)大量運用輕聲、兒化詞,輕盈優(yōu)美;排比句和了字的運用,增添了語言的韻味,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
15.《春》是我們學過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作者把文章寫得如此之好的原因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①觀察細致,留心周圍事物,抓住事物特征。
②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語言生動形象。
③調(diào)動人的各種感覺器官,使難寫的事物形象突出。
④在平日的學習中,要勤觀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練筆、多讀書、活運用。
【拓展延伸】
描寫春的詩句:
①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王維《相思》)
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③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④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⑤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樂府《長歌行》)
【課文結(jié)構梳理簡圖】
問題探究
盼春:
1. 盼望著,盼望著疊用盼望著,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突出作者盼望春天到來的急切心情。
2. 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擬人手法,表達喜春之情。
3.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突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勁,寫出了不經(jīng)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
繪春:
一、春草圖:
1.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運用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冬去春來、萬物復蘇的春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2.鉆字表現(xiàn)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突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激勁。
3.嫩嫩的 寫出了小草的質(zhì)地;綠綠寫出了小草的色澤;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出了小草的長勢。
4. 樹葉子卻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一個逼字,寫出了在春雨的滋潤下,小草特別的青。
5.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通過人們在草上嬉戲玩耍的情景從側(cè)面襯托了春草勃發(fā)給人的歡樂。
二、春花圖
1.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這句話中,一個鬧字,寫出了一派喧囂沸騰的熱鬧景象,突出了花多和花香的特點。
靜:花朵多花色艷花味甜 動:蜂飛蝶舞
三、春風圖
運用多種感官:
觸覺:像母親的手撫摸(溫暖)
視覺:鳥安巢(歡悅)
嗅覺:各種氣息(芳香)
聽覺:鳥鳴、笛聲(悅耳)
四、春雨圖
春雨的特點:
1.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春雨多,經(jīng)常。
2.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比喻、排比的修辭,突出春雨多、細、密的特點。
3.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突出了春雨的輕盈的特點。
4.樹葉兒卻綠得發(fā)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突出了春雨的滋潤萬物潤,綠亮的特點。
5.春雨圖出寫雨之外,還寫了葉綠、草青、燈、人和房屋,寫出了雨滋潤萬物,氣氛和平安靜,表達了人們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6. 春雨圖的寫作順序:
靜景——動景;物——人;近——遠。
五、迎春圖
迎春圖的寫作順序:
由景及人,描繪了人們喜迎春天的熱鬧圖畫。
頌春
1. 如何理解一年之計在于春?
引用俗語告誡我們要抓住大好時光,趁早打算,奮發(fā)向上, 努力工作。
2. 如何理解課文最后三段?
這三段,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點,贊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
3. 最后三段順序能否顛倒?
最后三段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和青年,從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點明了春天的成長進程。因此順序不可以顛倒。
(責任編輯:李國娟)
丸趣 TV 網(wǎng) – 提供最優(yōu)質(zhì)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