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661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2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蒲桃
來源產地
桃金娘科蒲桃,以根皮、果,葉入藥。
生于河邊及河谷濕地。
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又名檐木、香果、風鼓、水葡桃。
【原形態】
喬木,高 10m。主干極短,多分枝。葉對生;葉柄長 6 -8mm;
葉大片革質,披針形或長圓形,長 12-25cm,寬 3 -4.5cm,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葉面多透明細小腺點;羽狀脈,側脈 12-16 對。聚傘花序頂生;
花梗長 1 -2cm,花白色,直徑 3 -4cm;萼管倒圓錐形,長 8 -10mm,萼齒 4,半圓形,長 6mm,寬 8 -9mm;花瓣 4,分離,闊卵形,長約 14mm;
雄蕊多數,長 2 -2.8cm,花藥長 1.5mm,丁字著生,縱裂;子房下位,花柱與雄蕊等長。
果實球形,果皮肉質,直徑 3 -5cm,成熟時黃色,有油腺點,種子 1 - 2 顆,多胚。花期 3 - 4 月,果期 5 - 6 月。
性味功效
《中藥大辭典》
蒲桃種子
治糖尿病。
蒲桃殼
甘酸,性熱,無毒。
入脾、肺二經。暖胃健脾。治肺虛寒嗽,破血積疽瘤。
《中華本草》
蒲蒲桃種子:
味甘;微酸;性涼
歸胃;脾經
健脾;止瀉。主脾虛泄瀉;久痢;糖尿病
蒲桃葉
味苦;性寒
歸心經
清熱解毒。主口舌生瘡;瘡瘍;痘瘡
蒲桃殼
歸脾;肺經
暖胃健脾;溫肺止咳;破血消腫。主胃寒呃逆;脾虛泄瀉;久痢;肺虛寒嗽;疽瘤。
蒲桃根皮:
微澀;性涼;有毒
涼血解毒。主泄瀉;痢疾;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蒲蒲桃種子 內服:煎湯,3-9g。
蒲桃葉 外用:適量,煎湯含漱、洗或研末搽。
蒲桃殼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
蒲桃根皮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撒。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