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608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5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
前不久,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番禺區以及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通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情況:廣州此輪疫情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目前 R0 值已降至 1.9。
那么,R0 值是什么?它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對此,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為您解疑釋惑。
感染期長短等三大因素影響 R0 值大小
R0 值的英文全稱為 R naught,翻譯過來就是基本傳染指數,指的是在完全易感人群中,由典型病例引起的二次感染人數的平均數量。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濤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道,完全易感人群包括以前未感染的人群,以及未接種疫苗的人群。
R0 值的概念源于人口統計學,直到 1927 年才被引入流行病學中。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 冠狀病毒?。–OVID-19)基本用品預測工具》中給出了 R0 的計算方式,即 R0= 傳染期×每人每天的接觸者數×每個接觸者的感染概率。
上述 3 個變量可以被更具體地描述為:感染期長短、感染者與易感者接觸率以及感染者與易感者之間傳播的概率。王濤解釋,也可以說,這 3 個是影響 R0 值的主要因素。
感染期長短,即一個感染者將病毒傳給其他人后、被感染者的患病時長,這主要取決于被感染者的身體狀態。感染者與易感者接觸率,這取決于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社交活動等。感染者與易感者之間傳播的概率,取決于二者的接觸方式與病毒傳播途徑。若病毒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則 R0 值增大;若是通過體液交換傳播,則 R0 值降低。
以上因素中,第一個和第三個因素受病毒傳播途徑和宿主的特征影響,屬于生物學因素。第二個因素則受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屬于社會學因素。王濤分析。
R0 值容易解釋,但是難以計算。王濤表示,R0 值具有外柔內剛的特性,所謂外柔是指它的定義使其看起來是一個十分簡單、容易被理解的指標;而內剛則是指其專業性與復雜性的內核。別看計算 R0 值的變量只有 3 個,想得出這個數值好像并不難。但在專業研究中,計算 R0 值是非常復雜的一件事,公眾只需理解 R0 值和病毒傳播能力間的關系即可。王濤表示。
疫情真正結束前無法得知準確 R0 值
通俗來說,R0 值高低代表了病毒傳染性強弱,它可以幫助我們初步判斷病毒的傳染性。王濤解釋,如果 R0<1,那么整個人群的新增感染人數就在放緩,意味著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或病毒傳播速度不算太快;如果 R0 一直保持在 1 以下,那么就意味著該疾病或將從該人群中消失。如若 R0=1,則平均 1 個感染者可以傳播 1 個易感染者;如果 R0>1,那么這種疾病可以從 1 個人傳播到更廣泛的人群中。隨著病毒傳染性增強,R0 值也會隨之增大。
不過,并非 R0 值越大,病毒就越需要警惕和關注,R0 值大小與病毒毒性強弱并無相關性。比如,當某疫情發生后,醫療機構迅速介入干預、切斷了傳播途徑,使得 R0 值在短時間內就被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但相關病毒毒性大、患者感染后癥狀明顯或病死率極高,那么即便此時 R0 值不高,易感染人群依舊要保持高度警惕、做好相關防護措施。王濤舉例道。
現在公布的、有關新冠肺炎病毒的 R0 值,都不是最終的結果,都是僅供我們參考的。王濤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真正結束前,實際上是無法得知其 R0 值是多少的。只有等疫情全部結束后,才能通過實際數據計算出 R0 值,而且同一種病毒的 R0 值也會受外部因素影響而發生變化。
比如,研究數據顯示,1918 年在全球暴發的西班牙大流感,背后的罪魁禍首——H1N1 流感病毒的 R0 值估計在 1.4 到 2.8 之間。而當 H1N1 流感病毒于 2009 年卷土重來時,其 R0 值大幅降低,約在 1.4 到 1.6 之間,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存在使得 H1N1 流感病毒的致命性大大降低。
因此 R0 值升高也不意味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惡化,它只是一個研究數據而已,大家無需對其過度關注,更沒必要因此恐慌、焦慮。只要進行科學防護,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疫情防控即可。王濤補充道。
編輯:劉義陽
審核:岳靚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