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783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5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夏日成長計劃
首先我是一名 90 后,上高中時最喜歡的詩人就是蘇軾,因為他很豁達。
至今仍然記得那篇課文‘赤壁賦’,還有我清新的筆記寫滿了那一頁。
如今已經工作幾年,生活中早就沒了上學時代對知識的渴望,蘇軾就如高中課本一樣塵封在那幾年青春里。
這段時間在網上刷到董宇輝的直播,看到他,好像看到了同齡人。
在這個花紅柳綠的網絡世界,他的推薦是那么真誠而文雅,他對文字的描述也喚起了我對文字的喜愛。
正如他說的,人們喜歡看他的直播,不是出于對他的喜愛,而是出于對文字的喜愛。他還很謙虛。
對此,之談我印象深刻的一點。
聽他說,直播間里有兩萬人買這本講蘇軾的書,真正看的人可能只占一半,看完的人還是一半,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實踐的人了可能就剩下幾百人了。即使這樣,他的推薦也值了。
我不知道我算不算那剩下的一員。就此說給大家聽聽。
老家的云??
從蘇軾的那首洗兒詩開始:
洗兒詩
北宋·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道公卿。
從這首詩里不單單是一位父親對兒子寄予的期望,而是一位父親對自己人生的總結。
用白話文解釋一下就是: 誰都想生一個聰明的兒子,可是我卻被我的聰明耽誤了一生。只希望我兒子是一個不聰明而且憨厚的老實人,安安穩穩度過這一生。
試想,古有范進中舉變瘋子,歷代以來,哪有不想成就功名利祿的人呢?
蘇軾也不例外。只是他懷才不遇,不得重用,幾經貶謫。
感嘆自己的一生雖然聰明,卻顛沛流離,人生坎坷。
這樣一來,好像自己的聰明才智得不到發揮,窩在心里反而憋屈得慌,不如沒有倒安安分分做個普通人了,也不用多經歷這么多人生的坎坷不平了。
基于此,才對他兒子這樣說。
雖然有些抱怨,但還是想開了。
老家的麥田
再說說董宇輝,一位新東方名師,現在在直播間賣大米,自古文人皆清高。
我想,可能是心有不甘吧。
可能是他從蘇軾的人生經歷中悟出了點什么,也想開了。
我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只是我太理解他們了。
因為我也是一名機構的老師,受去年雙減政策影響,需要轉型的那批人中的一員。
董宇輝說在茫茫十幾億人中,他遇到了懂他的那么幾萬人,他把我們當朋友,在娓娓道來。
因為相似的經歷,我懂其中的滋味。
再來說說這場直播對我的人生有什么實際上的意義。
可能大家以為我們是在無病呻吟,或者是從中找點安慰罷了,畢竟能解決生活問題才叫實際。
一個文人的感想在這個講究效益的社會里顯得不那么實用。
不,除了生活出路的問題,我們需要的還有心靈的成長,就在這個夏天,我悟了。
大城市一隅
切換到現實中很多奮斗青年身上,被辭職,被社會毒打得幾上幾下,我們的心靈也需要一些正能量來正確面對人生的‘貶謫’。
首先,我自己失業后回到了老家小縣城,畢竟工作了幾年想調休調休,想想以后的路怎么走。
剛開始回來,由于常年待在鄭州,雖然老家縣城也發現得不錯,各種基礎設施都很完善,開發區也都發展起來了,有些地方局部還很像大城市的繁華。
但我就是不適應,因為大家一張口說話,就把我帶回到了十年前的老家,人文方面還是不如大城市。
簡單點說,老家人不如大城市人懂得多,從說話上能感受到差距。我好像穿越回了十年前,那種落差是適應不了的。
心里面也有很多不甘,想想同齡人,看看現在的自己,心里能平衡嗎?
這就是很多年輕人在追逐,在攀比,都想通過艱苦奮斗過上人人艷羨的生活。
這有錯嗎?如果你有這個能力和機遇,是沒錯的,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和機遇,那就得想開點了。
安于現狀,有時候不見得是不求上進,而是一種踏實。
逐漸地,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我看到了自己出生的鄉鎮級醫院,一如二十年前的樣子,佇立在路旁,想象著幾十年來有多少像我一樣的孩子出生在這里,越走越遠,離開故鄉。
我看到了自己的初中,以前覺得校園是那么大,現在來看,那么大點地方卻承載了我的三年,當我想進去參觀時,卻被保安叫住,疫情期間不得擅自進入。
他的攔阻一下子把我從回憶里拉回到了現實。
甚至我還在大門口看到了一個黑人外教,我真想上前跟他說句,我就是從這個學校畢業的。
只是大家都在忙著各自的事情,只有我像是穿越回來的一樣。
那種感覺……
綠茵
逐漸地,我隨著一個個熟悉的地點,回到了遠去的童年,少年,青年時代。
再回味著一路走來,品嘗著人生路上的各種滋味。
好在,我找到了以前的我。我沒有因為去過更繁華的地方而迷失了曾經的自己。
心里的壓力也消失了,我越來越放松。
夜晚,我走在新修的跑道上,感受到了兒時的快樂……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