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928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3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最近,這個話題在轉運車側翻導致重大死傷后在朋友圈瘋傳。為此,我去求證了。
新冠有沒有后遺癥?
刊登在權威雜志 Lancet(柳葉刀)上最新的文章, 在研究了 501 名成年年輕男性患者后認為 90% 的新冠肺炎患者是有的——不過不是標題黨說的殘疾。
主要是疲勞,勃起功能障礙,線粒體功能受損。 此外還有神經、心臟、腎臟和呼吸道受損。
類似的研究發表在多種權威刊物上。比如耶魯醫療網站上也刊登了對于歐洲患者的研究,比例差不多,87% 的患者有疲勞感等后遺癥。
疲勞感是因為免疫系統受到了傷害,這也的確會影響勞動能力。 這可以解釋,為什么美國勞工這么缺人,但是工作意愿這么低。不是他們不愿意工作,而是勞動能力下降了——總是感到疲勞還怎么工作?
現在新冠變異到 Omicronba5 后已經停留了 5 個多月了,是不是還會變異不好判斷。世衛認為快結束了,判斷依據是死亡率。沒有看后遺癥。
這些論文統計的是新冠肺炎患者, 如果我們盡早發現,盡早治療,沒有發展到肺炎這一步,那么,基本都是康復的,也沒有后遺癥。這從上海此次疫情后我們的直觀感受得到驗證。上海篩查總體還是快速的,無癥狀超過輕癥,也遠遠超過確診為肺炎的人。
然而這是建立在能夠快速篩查的保障上的。如果我們也選擇全部放開,按照上述 2 篇論文統計的 9 成的概率要有后遺癥,那么即使我們這么快速的篩查能力,只要有人發展成新冠肺炎,即使沒有死亡,但是龐大人口基數得了后遺癥也是不容小覷的規模。
偏偏這個病毒是喜歡感染肺的——當時美國人設計的時候就是看中亞洲人肺部的 ACE 蛋白比他們高。
這會造成我們這樣的工業大國很大的勞動能力的喪失,更不要說醫療擠兌了。
抗疫 3 年,原本以為這個病毒會如同非典一樣,在次年高溫下自動消失。但是印度 50 度沒死,西伯利亞零下 50 度也沒死,香港下水道里面也能存活, 都表明這不像是以前自然界發生的病毒了。
共存的前提是我們要確定其后遺癥的確切情況,至少還得等一年,或者說等到日本今年 6 月放開后的后遺癥情況。
在這段期間,各行各業都很難熬,尤其是餐飲、旅游,不應該盲目去投資。但是如果花在抗疫的錢,可以換來德國、日本等其他工業國家產能的平替,可以填補未來其他國家勞動力的喪失,可能過 10 年回過頭來看,一切都值得了!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