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2005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6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近日,隨著社會開放之后,英國疫情數字一次又一次上升。據英國最新官方數據顯示,截至 3 月 26 日的一周內共 490 萬人感染新冠病毒,較上周增長 60 萬。
與此同時,我們鄰國日本也突然傳出疫情警報,全國多地新冠感染人數創歷史新高,55 歲以上群體感染率激增,比此前平均水平高出 20 倍,可能迎來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第七波疫情。
再回到國內,上海疫情的突然爆發也打得我們措手不及。而這次疫情的反復便不得不提到新冠病毒的變異株——BA.2。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想要擊潰 BA.2,首先我們便要對其有根本的了解,今天跟隨著小妙一起揭開 BA.2 的真面目。
英國新冠疫情單日死亡趨勢圖
一、BA.2 和其他新冠病毒有何區別?
BA.2 是新冠病毒的變異株,據美國 CDC 統計的數據來看,近期新增感染大約在 2.6 萬例左右,其中新冠病毒變異株 BA.2 占了 72%。而國內,包括北京、福建、上海、深圳、沈陽、哈爾濱等多地也都出現 BA.2 毒株傳播。可以說,BA.2 毒株來勢洶洶。
那么,BA.2 毒株和其他新冠病毒有何區別呢?
據相關研究表明,美國相關數據研究表明,BA.2 毒株比原始的毒株具有更強的傳播性,大概高出 30%—80%。換言之,隨著新冠病毒毒株的不斷進化,BA.2 毒株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
在 BA.2 毒株傳播速度如此之快的情況下,那么一旦感染上這種毒株,會給身體帶來什么危害呢?
相對于起初的新冠病毒來說,BA.2 導致的癥狀相對較輕微,也比較容易忽視,并且患者與患者之間可能出現不同的癥狀,例如發熱、干咳、頭痛、鼻塞、乏力、咽喉痛等不適。
雖然 BA.2 導致的癥狀相對較輕微,但是也導致了它的隱匿性傳播,從而給我們的防疫增添的不少難度。
另外值得強調的是,即便是 BA.2 毒株具有較高比例的無癥狀或癥狀較為輕微的感染者,但由于其傳播速度快,短時間內會產生大量的感染者,加上造成的死亡總數也并沒有下降,所以對于 BA.2 毒株,我們還是不可大意,仍然要做好積極防患工作。
二、多地報道新冠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我們該如何預防?
除了 BA.2 傳播速度快的問題外,多地報道新冠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那么對我們的預防會不會帶來新的挑戰?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氣溶膠傳播。
簡單來說,氣溶膠傳播是經空氣傳播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電梯、車廂、影院等相對狹小和密閉的空間里更容易傳播,呆的時間越久,被感染的幾率越大。而且令人頭疼的是,跟一般的空氣傳播相比,氣溶膠能懸浮得更久、飄得更遠。
那么,面對這種大敵,我們應該如何防患呢?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 表示:想要減少因氣溶膠傳播導致感染的風險,平時一定要 規范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尤其是在電梯、車廂等相對密閉的空間;另外,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時進行通風,也有助于降低氣溶膠濃度;還有就是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后,別隨地吐痰;盡量不去人多的地方。
三、那些得過新冠的人都怎么樣了?
隨著疫情的發展,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戴口罩、少出門的日子,但是這次的小范圍的疫情爆發,卻又再次讓我們回憶起了最初感染新冠肺炎的那些患者。
2 年過去了,那些感染過新冠肺炎的人都怎樣了,同時又在思緒,得了新冠肺炎后會不會有后遺癥。
而關于后遺癥的記載,曾經轟動一時的便是巨舌癥。
據外媒報道,美國多位新冠患者在康復出院后,出現巨舌癥,其中一名男子,舌頭又長又腫,超出嘴外足足 8cm,看起來十分嚇人。
而休斯敦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9 名患者中招,其中 8 名是黑人,也讓人對新冠肺炎的后遺癥感到后怕。
《自然醫學》曾隨訪了新冠肺炎幸存者 60-100 天,發現有 42%-60% 的患者都存在明顯的呼吸困難,約有 20-30% 的新冠肺炎幸存者出現肺血管微血栓和大血栓。3 月 7 日《Nature》雜志也表示新冠肺炎可能會導致腦萎縮。
不過,大多數長期癥狀還是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消失,所以我們要理性看待。
再說得直白點,部分得過新冠肺炎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后遺癥,但是隨著自己的調養和時間的推移,部分后遺癥會隨之消失。
四、無癥狀新冠肺炎患者,會有后遺癥嗎?
目前,在官方報告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中,有部分人屬于無癥狀患者,那么對于這些無癥狀患者也會出現后遺癥嗎?
通常情況下,無癥狀的感染者,如果一直沒有出現癥狀,那基本就不會出現后遺癥。因為患者感染后,并沒有引起組織或者臟器損傷,加上機體本身對外來入侵者(病原微生物)也會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盡快清除它,所以并不會留有后遺癥。
疫情還未結束,所以,我們仍然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患,同時,對于新冠的后遺癥,我們要理性看待,不要夸大其影響,搞得人心惶惶,這樣并不利于我們解決它。最后,希望我們早日戰勝疫情。
參考資料:
[1]多地通報氣溶膠傳播新冠,專家提醒莫大意!堅持做好個人防護. 人民資訊.2022-04-14
[3]了解一下新冠后遺癥. 檢驗醫學信息.2022-03-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