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2734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7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一位大肚彌勒笑佛,又一次盤腿坐在我的正前方。
他笑口大開,笑容滿面,雙耳垂肩,袒胸露乳,大腹便便,坐在蓮花寶座上。右手掛一串佛珠,佛珠在屈起的右膝上繞了兩圈;左手拈一布袋,布袋搭在側放于蓮花寶座的左腿膝蓋上。
在我眼里,他即使坐著,也仰視彌高。他坐著,通體也有 21 米高,絕對是龐然巨人。
其實,他不是巨人,是一尊坐在濟南千佛山東麓的大肚彌勒佛雕像。
從 2009 年 9 月開始,他就這樣笑容滿面地坐在這里,俯視山下眾生,笑迎萬千賓客,再也沒有移動過一步。
今天是 2021 年的七夕節,我這個滿頭白發的老漢,沒有情人可會,卻想去會會千佛山諸佛。一大早,五點多,騎著山地車,直奔千佛山。
從北大門走進千佛山,山麓樹木蓊郁,竹葉婆娑,青草遍地。樹叢中,時有紫薇花、木槿花、夾竹桃花點綴,紫的、粉的、白的,散散碎碎碎,團團簇簇,嬌艷在綠葉叢中。地上,也時而有零星小花朵,嬌羞在綠草叢中。天色湛藍,山林靜謐,空氣清新。清新的空氣里,又有淡淡的樹木花草的復合香氣,猛吸幾下,五臟六腑,松爽清澈。
腰腿不好,避開登山主道的臺階,時而沿著小徑,迤邐前行,時而沿著專供晨練的人散步的盤山步道,循坡而上。路兩旁,有大大小小的石佛,或站,或坐,或臥,陸陸續續,向我微笑著,微笑著傳遞佛祖的大慈大悲。
在一連串佛的微笑里,我登上了文昌閣。站在文昌閣東側,就可以看見那尊彌勒笑佛。面朝北,背靠起起伏伏的山脈,坐在蓊蓊郁郁的綠樹叢中。太陽已經升起,晨暉照耀著那尊滿身金箔的彌勒佛,金光閃爍,向四周輻射著無量佛光。
常駐濟南以來,我已經不記得自己登過多少次千佛山了,但是,去膜拜那尊彌勒笑佛,大概不超過五次。這一次,也許是晨暉里金燦燦的無量佛光吸引著我,也許是腰腿不好,忌憚登高,離開文昌閣,沒走多遠,我就放棄了向山頂的繼續攀登,折而向東,沿著曲曲折折起伏跌宕的石階小道,直奔彌勒笑佛雕像。
我站在彌勒佛像前,仰望許久。越望,越覺得這尊彌勒笑佛隨和,灑脫,更接近俗世凡人。
如果不是全身鍍滿金箔,如果沒有那一身僧袍,沒有右手那一串佛珠,僅僅看他袒胸露乳,大肚子高高凸起,坐姿散漫而隨意,哪里有在千佛山看過的其他許多佛像端莊肅穆的宗教意蘊?
他咧著大嘴,瞪大雙眼,笑得放縱恣肆,處處洋溢著曠達豪爽的凡人性情。同樣被稱為彌勒佛的交趾(腳)彌勒菩薩和禪定式或者倚坐式彌勒菩薩雕像,眼眉低垂,似笑非笑,莊重矜持里蘊含著幽深莫測的佛性。兩相比較,豈不是截然分明的兩種境界?
他袒胸露腹喜笑顏開又和藹慈祥的形象,使他被佛家尊稱為大肚彌勒笑佛。有一句對聯,給了最幽默而形象的闡釋: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附近的彌勒佛堂亦有一副對聯:笑到幾時方合口,坐來無日不開懷。
大肚,即是大度,胸襟無量,坦蕩無垠,世間萬物,不分蚩妍順逆,皆可容納。開懷大笑,自然無憂,無憂無慮,便達到無憂是佛的境界。
彌勒笑佛手中的那條空布袋,也有講究。因為那條空布袋,彌勒笑佛又被稱為布袋和尚。據說,布袋和尚,歷史上確有其人。是五代時,明州 (今寧波) 奉化人,或謂長汀人,自稱契此,又號長汀子。他身寬體胖,腹大而常笑,出語無定,隨處可寢臥。常用木杖挑一布袋,見人有物就乞討,別人賜予的東西,統統放進布袋,卻又從來沒有人見他把東西倒出來。奇怪的是,布袋總是空的。空空如也的布袋,并不妨礙他肥頭大耳。有人問他的法號,他以偈語做答: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打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他的布袋,本就是了無掛礙的虛空,是隨緣隨時的自在。
仰望彌勒笑佛,我想起了并非佛家的當年孔子的大弟子顏回。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生活極度貧困,人不堪其憂,他卻不改其樂。他的快樂,已經超越了物質生活的羈絆。就像彌勒笑佛以空無自在之心看待他手中的那條空布袋一樣,在顏回心中,貧窘也是身外之物。充溢他內心的,主宰他心靈的,是輕松自如,悠然自得。貧窘自隨它,與我本無關。我心快樂,時時處處皆快樂。這種境界,如同莊子所描述的鯤鵬摶扶搖九萬里,超凡脫俗。
仰望彌勒笑佛,我又想起了我的一位老同事老前輩李坤老師。他今年已經 101 歲,依然行動自如,思維敏捷,偶爾,還能吟幾句詩。他的高壽,源于他胸懷大度,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他本是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學生。父親是國民政府高官,1949 年,拋家棄子,去了臺灣。如此家庭背景,成了高懸于他頭頂的達摩克里斯劍。年紀輕輕,就被人誣陷,打成右派,從學校趕回原籍務農,接受監督改造。期間,妻子病故,他帶著幾個孩子,在饑餓線上煎熬,坎坷連連,磨難無數。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落實政策,他恢復了工作。重回原單位,竟然跟當年誣陷他的人做了隔墻鄰居。那個人,先害人,后被害,構陷了李坤老師之后不久,也同樣被打成右派。二十多年之后,同樣被落實政策,回歸原單位工作,而且,甚為尷尬的是,還與李坤老師做了隔墻鄰居,整天抬頭不見低頭見。
那人心里有愧,就想辦法和李坤老師套熱乎。他知道李坤老師愛喝兩口,就主動邀請李坤老師到他家里,從腌菜缸里撈出點兒蘿卜條、豆醬菜,拿出九毛錢一斤的地方白酒,斟滿杯,請李坤老師喝酒。李坤老師心里明白對方是什么意思,但他寬懷大度,不計前嫌,端起酒杯,就著咸菜,和那個人,面對面,你來我往,談天說地,往日恩怨,閉口不提。
李坤老師為人忠厚,不好意思總去那人家里喝酒,自然要回請他,來來往往,倆人經常一起舉杯小酌。有人不解,李坤老師輕輕松松回答一句:那時候,他也是身不由己啊。一語帶過。
前幾年,有一天,我們幾位老同事一起聚餐,又談及此事。李坤老師笑呵呵地說道:我最近讀過一本臺灣人寫的書,里面有一句話,‘放下,你前面就是天堂;放不下,你腳下就是地獄。’想想,還就得放下。李老師說得多好啊!放下仇恨執念,既是原諒他人,也是在靈魂上解放自己,輕輕松松過日子,猶如天堂活神仙。
辭別彌勒笑佛,下山的路上,看見許多晨練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皆滿面安詳,微微含笑,雖然沒有那尊彌勒笑佛的開懷大笑,卻也笑得輕松自如。在登山晨練的人那里,俗世間的煩惱憂愁,似乎都化作云煙,悠悠飄散于千佛山巔藍天白云之上。便想起了臺灣星云大師的人間佛教:只要心里有佛,持守戒定慧,人人皆可為佛。
也不知這些晨練的人中間,有多少人會去拜謁彌勒笑佛,或者,是否曾經邂逅過彌勒笑佛?
我相信,無論是誰,只要心理正常,大凡遇見過彌勒笑佛,一定會笑的,最起碼,會在心里偷偷大笑。因為,彌勒笑佛,應該是最能引導俗世凡人開心歡笑的一尊佛。如果看見袒胸露乳開懷大笑的胖彌勒,還非要哭,那個人,得費多大的勁,才能脫離苦海救贖自己的心靈啊?
壹點號輕舟閑言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 APP 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 600 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