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3882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10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01、珠海草根土著癡迷尋根,歷經三年終覓三臺石
神秘莫測的三臺石,就隱藏在珠海前山市場的后山頂上。
珠海長沙墟,有一草根 土著 ,名曰吳國基,此人先前一直癡迷于尋找珠海本土各村落歷史地標,及相應文化古跡。為尋找前山地標 三臺石 ,三年來,他根據清代《香山縣志》為數極少的史料記載,在前山馬鞍山附近的山頭,展開了一場 地毯式 的搜尋,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在圓明新園后面的石林山東北隅,吳國基終于了發現了這座深藏已久的 三臺石 所在之地。日前,吳國基帶領一眾珠海文化熱心人士,重返 三臺石 發現之路。
山路上一塊支離破碎的巖石,似乎已經成為了一處地標。
吳國基是 土生土長 的珠海本地人,他在平時閑適無聊之際,便喜歡獨自一人四處訪古,因對珠海周邊環境非常熟悉,又好與當地先輩溝通交流,這也成為他四處尋找 歷史地標 的便利條件。他說 三臺石 所在位置,應該就在前山市場后面的山頂之上,聽老人講這座山就叫前山,這也就成了珠海前山街道辦的地名由來。過去,這附近還有一座 后山 ,可惜的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炸山平路過程中, 后山 已經被挖掉了。
怎么會出現一座現代人修建的圍墻?這與珠海圓明新園有關。
02、三臺石外形構造及相關人文歷史:
在現場可以看到,這塊 三臺石 呈長方形,寬度約有十幾米,高度約三米多,一米見方的 三臺 兩個線條勾勒石刻大字清晰可見。三臺石下方有一個大縫隙,可同時鉆入兩至三人,石下有三塊略小的石頭,呈三角形分布,好像是在默默托舉著這塊 三臺石。
石林山上的森林消防水池標志,里面就是儲水罐。
石下的一塊巖石上凹凸不平,因受侵蝕嚴重,所以分辨不出是否另刻有字。在三臺石前方約三米處也有一塊平坦的巖石,吳國基說:這有點像衙門里的案臺。
吳國基說:他一直相信這塊 三臺石 肯定存在,因為前山的 三臺石路 正是因此而命名,并且,自古以來,三臺石 也一直都是前山的重要地標,但是物換星移,滄海桑田,這塊 三臺石 究竟藏身在哪里呢?
2013 年 3 月 22 日,今天終于圓夢,三臺石,我來了!
在清代史料《香山縣志 · 道光》卷一《山川篇》中,有一小段關于 三臺石 的文字記載:
三臺石室,在前山寨城東三里,山高四五十丈,巔平坦,有石二枕地,上橫矗一石,架之如葢然,中空,可容出入,石壁上昔人鐫:三臺二字。(注:原文無標點,吳國基后加)。
三臺石,難得我會如此近距離地欣賞你。
吳國基正是以此為線索,三年來,吳國基跑了無數的冤枉路,但是一直都沒找到。直到后來,吳國基偶然借來一本《珠海文物志》,他又根據其中的相關記載,將找尋范圍,逐步縮小到前山市場的后山之上。
就這堆文字,折磨我有好多年了!趁平時外出的空閑時間,或者心血來潮之際,吳國基總是帶著一支登山棍,在前山附近的幾座山頭展開了 地毯式 搜尋:
三臺石的內部,就像是一座大廳,很是空曠。
吳國基爬上前山的馬鞍山很多幾次,附近不知名的山頭,他也數次登頂,卻依然沒有發現 三臺石 的蹤影。苦心人天不負,他在前山市場后山頂一堆草叢中,他終于找到了這塊傳說已久的 三臺石 ,這令他興奮得 頭皮發麻。
尋找珠海各個村落的歷史、地標,吳國基十幾年如一日,一直默默地、執著地做著這一切,有人說他 多管閑事 、 不務正業 ,他卻只是淡淡地解釋說: 因為珠海是我的家鄉,我愛珠海!
三臺石氣勢宏偉,石塊重達百噸,非常龐大。
03、三臺石中的三臺,究竟有何深意?
一直以來,包括很多的前山本地人,絕大多數都沒有親眼地看見過 三臺石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燈下黑,那其實也是很不應該的,動物都尚且知道自己周圍的環境,何況是人類?
也許很多人會問:熟悉那些有用嗎?吳國基會告訴你:有用!因為如果沒有這塊 三臺石,那座山頭可能早就沒有了,而失去那座山頭,也就意味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已被人為地破壞,情況也會因此進一步惡化。
三臺刻字,與現代無異,但確實是清代時期的地理文物。
我們保護 地標 的意義何在?說到底,因為這些都是經歷風雨滄桑的歷史見證,如果我們連自己周圍的人文歷史都不去保護,這又有什么用呢?
前山地標 三臺石 ,歷經百年風雨,今日終于撥開層層迷霧,被更多人所看見,這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那么 三臺石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三臺 原來指的是星名,即 三臺星 ,后用來暗喻人間 三公 。也許你又要問了,何為 三公 ?別急,請允許本人 清風劍客 為您細致道來:
三臺石的前方,如果不是樹木遮擋,可以遠眺澳門。
三公 ,原指中國古代社會里,三種最高官職的合稱。 三公 也是中國秦朝地位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秦朝以后多為虛職。周代已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為依據,三公 指司馬 、 司徒 、 司空 。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 太師 、 太傅 、 太保 為三公。
《尚書 · 周官》記載: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竟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
《禮記》有云: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設四輔及三公,不必備,惟其人。言使能也。
又《漢書 · 百官公卿表》: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 (德韶者居之); 或說司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地,是為三公 (才高者居之);或說 丞相主民、太尉主軍(德才兼備者居之)。
所以,由上觀之,三公 在不同時期,亦有不同的解釋,具體如下:
三臺石附近的巨石,上面依稀可見刻字,卻早已印跡難尋。
① 商朝:
商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史記 · 殷本紀第三》記載: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
② 周朝:
周立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師,天子所師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于德義。自周衰,官失而百職亂,戰國并爭,各有變易。
聞名遐邇的前山寨古城墻,最早建于明代,為防御之功用。
③ 秦朝: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據《漢書 · 百官公卿表》記載:丞相金印紫綬,太尉金印紫綬,御史大夫銀印青綬,其中御史大夫為秦官,位居上卿,從其印綬和稱為上卿來看,御史大夫不是公,而屬卿一級,因此秦代并未有三公之稱呼。
④ 西漢:
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
《漢書 · 百官公卿表》記載: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綬。后省,八年復置。哀帝元壽二年復置。位在三公上。太師、太保,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皆初置,金印紫綬。太師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
古城墻位于前山中學內,至今依然保存良好。
⑤ 東漢:
西漢末至東漢初,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至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馬,又置太尉,以太仆趙熹為之,而與司徒、司空為三公。漢獻帝初,劉虞、李傕為大司馬,而太尉如故,二職始兩置矣,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
⑥ 隋唐:
置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正一品。《唐六典》載:三公,論道之官也。蓋以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故不以一職名其官。然周、漢已來,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罷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親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古城墻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見證了古代抗澳的侵略歷史。
⑦ 宋朝:
北宋,承唐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至宋徽宗,依三代舊制,改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罷太尉、司徒、司空。
⑧ 明清:
明清歷代皆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在明仁宗之后,三公皆為虛銜,為勛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
中山亭,全國第一座紀念孫中山總理的亭子。
04、三臺石,藏在深山無人識,今朝終得現真身:
三臺石 的三臺 究竟又有什么其它的涵義?據史料記載:
三臺 也指對人稱謂的三個詞語:臺端 (古代對官吏的尊稱)、 臺甫 (字的別稱)、 兄臺(朋輩互稱)等。但是,我認為此三臺指的是前者。那為什么呢?你聽我說。
吳國基曾在此三臺石下用羅盤觀測,其方位正指白石村老村口和澳門方向。《古韻滄海》記敘:以前在白石村的舊村口有一牌坊,上寫 北拱三臺 四個大字,北拱 是拱北地名的雛形,三臺 所指之物,吳國基認為就是 三臺石!
孫總理親筆手書天下為公,鑲嵌在石壁之上。
另外,以前在前山河東岸,也有一座石將軍(現已毀),其手執利劍直指澳門方向,綜合以上總結,此兩處人文景觀,在講究風水的古人眼里,吳國基認為這些都是當時珠海百姓有意而為之,意指將澳門的那些外國人給 鎮壓 住,不讓他們亂來!
明清兩朝,清廷都在前山設置 前山寨古城墻,駐軍旅數千重兵把守,足以見得當時的清代政府還是很在意澳門的那些外國人的,所以,此兩處人文景觀的出現,亦絕非偶然!
孫中山先生像,下面雕刻著孝、忠、平等做人準則。
到此,可能又有人會疑惑不解地問道:古人所寫的 臺字,不是這個 臺嗎?為什么以前的古人,竟然會寫簡體字的 臺呢?如果您這樣發問,那您可能就有所不知了!
在古代,臺 和臺 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字,只是發音相同而已,其背后代表的詞匯,如 案臺 、 桌臺 、 烏臺 等,以及我們通常所食用的 蒜臺 、 青臺 等,你能說兩者是完全一樣的么?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這里 清風 也給您小小地科普一下:這主要還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全國試行的 二簡字 所造成的結果。
清代香山縣之管轄區域圖,可以看到如今的鳳凰山。
那么,什么是二簡字?這是我國試行的一種不規范的漢字簡化書寫形式,其最大特點是簡化手段比較盲目,以致缺乏漢字本身所具有的表意文字性質,對我國的漢字文化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二簡字最早在 1975 年頒布的 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提出,對 248 個字根進行了 二次簡化,并在 1977 年 12 月 21 日的《人民日報》中首次試用。但是沒過多久,由于使用上的混亂、以及當時氛圍影響而逐步停止使用,至 1986 年完全廢除,共推行了 9 年。
《香山縣志 · 道光篇》,三臺石之記載,便是源于此書。
附錄:資料來源
《香山縣志 · 道光版》
《中國歷代官制大詞典》徐連達著。
《新華詞典》2012 年商務印書局出版
《辭海》
清代編纂的《香山縣境全圖》,對于還原歷史,有很重要的意義。
作者:清風劍客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