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804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5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動漫領域的視頻 UP 主,比較主流的創作路線大致有三條:解說、惡搞向小視頻以及混剪 / 踩點向視頻。
前兩者需要幽默的語言風格和足夠大的腦洞;而后者的難度就比較高了,不僅要配合背景音樂的節奏,做到踩點。而且短短幾分鐘的視頻,經常會出現幾十部甚至上百部的動漫場景。
這種情況下搜集素材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如果只是單純的一部一部動漫去找,很明顯不太現實。既然如此,就需要一些其他的方法。一般來說,那些混剪向的 UP 主,搜集素材的常用方法有以下這些。
利用工具
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快找到所需的動漫片段,自然就需要用到工具。比如說,我準備制作的視頻中需要用到 5 個壁咚場景,當明確了這一點之后,緊接著就可以使用工具。
首先需要用到搜索引擎。不管是壁咚、拔刀,還是催淚場景,有很多論壇以及資訊類網站都會有相關的盤點文章。這種時候我們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在搜索列表中查找是否有自己想要的內容即可。
另外,也不要忘了搜索框下方的圖片分類。大多數情況下,這里都會有和關鍵詞相匹配的圖片。
然后是識圖工具。利用搜索引擎找到的結果大部分都是以圖片的形式存在,而我們需要的是視頻。既然如此,就需要根據圖片,定位到它的出處以及某一集的某一分鐘。識圖工具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那些動漫 UP 用得比較多的識圖網站就是 What anime 了。這是一個專門查找日漫的網站,操作起來也很簡單。只需要將圖片導入,點擊查找,左側的列表中就會顯示出相關的動漫,并且具體到幾分幾秒,省時又省力。
不過略顯遺憾的是,如果圖片模糊的話,有一定幾率無法識別;而且查找結果也并非完全準確。根據我的使用經驗來看,大概會有 40% 左右的幾率出錯。
日常積累素材
無論多么靠譜的工具都不能完全保證找到自己滿意的結果。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日常就開始積累。有經驗的視頻 UP 都會根據自己的創作領域,在平時看番時就留意一些創作時可能會用到的場景。
比如說解說類 UP 為了視頻的效果考慮,總喜歡加入一些動漫梗以及高能名場面。既然如此,他們在看到類似的場景時,也會下意識的記住時間,目的就是在需要的時候能盡快找到。
而對于混剪向的 UP 來說,追求的是節奏,因此對于拔刀、壁咚等場景也會格外留心。必要的情況下,還會專門記在記事本上面。
合作或尋求幫助
合作也就是和其他 UP 主聯合創作。比如說,三個人的創作團隊,其中一個負責后期剪輯,另外兩個負責收集素材。相比起一個人包攬視頻制作的所有流程,和他人合作很明顯效率要高出很多。而且由于每個人的追番盲區不同,搜集起素材來也會方便很多。
至于尋求幫助就是向粉絲求助了。大部分 UP 主都會有自己的粉絲群,如果在搜集素材時遇到難題,也會向粉絲們求助。不過以我的了解,這種情況還是很少見的。很多時候,粉絲群提供的都是創意和選題,而非素材。
在動漫中找
如果以上這幾種方法都沒能奏效,接下來將會進入令無數 UP 主噩夢般的環節—找,就硬找。當然了,說是硬找,其實還是有一點小技巧的。
一是根據作品風格。如果需要的素材是拔刀,注意力自然是要集中到戰斗類的番劇上面;同樣的,如果需要的是流淚場景,就需要找一些催淚之作(比如岡田麿里編劇的作品)。
二是根據小標題。即便是確定了動畫類型之后,一集一集地找也是一件不太可能實現的事。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動畫的分集標題。
通常來說,小標題所傳達的意圖都是該集的劇情側重點。根據它可以大致猜測這一集之中有沒有所需的素材。
三是根據動畫節奏。TV 動畫是有一定敘事節奏的。一般來講,前期是劇情的展開階段,主要介紹世界觀設定和主要出場角色;中期是劇情的乏力期,但與之相應的,往往會有觀眾們喜聞樂見的場景,如 7、8 定律等;而后期則是整個故事的高潮階段,通常伴隨著名場景的出現。
了解了這一節奏之后,再來搜集素材將會簡單許多。
只不過這種方法雖然能極大程度上減少所需時間,但也有一定幾率會漏掉關鍵的素材。
總的來說,這 4 種方法每一種都有優缺點。也正是因此,它們并非是單獨存在,而是相輔相成的。缺失了任何一種,都會讓素材的收集事半功倍。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任何視頻的制作,選題 / 構思和素材收集都是花費時間最多的階段。視情況不同,可能會占據整個視頻制作周期的 70% 以上時間。
尤其是搜集的素材,既費時又枯燥。一個優秀的混剪視頻,單是這一階段甚至都會花上 UP 們幾天的時間。如果沒有一定耐心的話很難堅持下來。
當然,當看到自己制作的視頻成為熱門的話,內心的激動難以用言語表達倒也是真的。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