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321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4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飛機失事后,哥倫比亞 4 名土著兒童在叢林中苦撐 40 天,終于全部獲救。他們如何創造出生命 奇觀?媒體經多方采訪,試圖拼出答案。
【非常虛弱】
這 4 個孩子是一家人,現年分別 13 歲、9 歲、4 歲和 1 歲。他們 5 月 1 日隨母親搭乘一架輕型飛機,飛往瓜維亞雷河畔圣何塞市。飛行員途中報告發動機故障,飛機不久墜毀在叢林地帶。政府隨即開展名為“希望行動”的搜救工作。兩周后,救援人員相繼找到飛機殘骸和 3 名成人的遺體,卻 不發現孩子們的下落。本月 9 日,救援人員在距墜機地點約 5 公里的一小片林間空地找到他們。
美聯社 11 日援引搜救行動負責人佩德羅·桑切斯將軍的話報道,多支救援隊曾多次從那附近經過,距離他們也就大約 20 米至 50 米,但遺憾錯過。孩子們被發現時“已經非常虛弱”,僅能呼吸、喝水,或者 委曲 摘些小果子果腹。
孩子們獲救后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一家部隊醫院接受治療,預計至少住院兩周。軍醫說,他們受了輕傷,營養不良。國防部長伊萬·貝拉斯克斯去醫院探望后說:“孩子們正在康復。”
親屬們探訪后告訴當地媒體,孩子們獲救時整體狀態尚可,但已出現脫水癥狀并被昆蟲叮咬,看上去“疲乏 不堪”,“很瘦、非常瘦”,已接受心理疏導。
【“叢林之子”】
哥倫比亞土著人全國組織 (OPIAC) 認為,孩子們之所以能幸存下來,與他們從小學習生存技能以及與自然的相處之道密不可分。用孩子爺爺的話說,他們是“叢林之子”。
親屬們告訴媒體,墜機后,孩子們從飛機殘骸中翻出當地土著常吃的一種木薯粉,吃光后就采集一些確認可食用的植物種子、果實、根莖等。據法新社報道,他們還找到了直升機投下的救援包,從中找到補給。
雖然五六月間的亞馬孫雨林蛇蟲肆虐,降雨密集,但在哥倫比亞家庭福利研究所負責人阿斯特麗德·卡塞雷斯看來,“叢林正處于收獲時節”,這是孩子們得以存活的條件之一。
哥倫比亞全國土著組織 (ONIC) 工作人員路易斯·阿科斯塔補充說,當地土著積累了一些醫學經驗,以適應艱苦的叢林環境,比如如何治療抓傷刺傷、昆蟲叮咬、緩解疲勞及身體 痛苦悲傷 等。
據美聯社報道,多名官員紛紛贊賞 年紀 最大的姐姐勇氣可嘉,懂得如何在雨林中生存,并帶領弟弟妹妹渡過難關。
【聯手搜救】
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強調,孩子們的獲救離不開軍方和土著部落的通力合作。
飛機失事兩周后,救援人員依據一些線索 斷定 孩子們還活著,于是加大搜救力度。起初,有 100 多名士兵帶著嗅探犬展開工作。然而,叢林中霧氣 洋溢,植被茂密,能見度低,搜救難度大,單靠軍方力不從心。
搜救行動后來得到周邊多個州、共計 80 余名土著志愿者的支援。鑒于哥倫比亞不少土著部落與武裝部隊之間關系緊張,法新社用“不同尋常”形容這樣的組合。兩方救援人員并肩奮戰了 20 天:軍用直升機把一箱箱食物投進叢林,希望能幫助孩子們活下去;播放孩子們的祖母用部落語言維托托語錄制的信息,告訴他們不要亂跑;救援人員砍倒樹木,在樹上噴漆,以期給孩子們 供給 指引。
阿科斯塔說,土著志愿者“始終抱著能找到(孩子們)的希望和信念”。最終,一名土著志愿者發現了他們。
孩子們告訴當地官員,他們曾和一只狗共處了一段時間,但后來狗不見蹤影。相關人員認為,那是一只參與行動的搜救犬,它留下的痕跡最終促成搜救成功。軍方目前仍在尋找它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