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5535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14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1. 濟南(魯 A)
濟南趵突泉
濟南,簡稱濟,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經濟、交通和科技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線城市。
濟南位于山東省中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濟南市現轄 8 區 2 縣,總面積 8177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732 萬人(2017 年)。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于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游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2. 青島(魯 B)
青島五四廣場
青島,山東省地級市,簡稱青,國家計劃單列市、特大城市、副省級市,山東省經濟中心、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沿地帶;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北與煙臺毗鄰,西與濰坊相連,西南與日照接壤;總面積 11282 平方公里,轄 7 個區,代管 3 個縣級市,常住總人口 929.05 萬(2017 年)。
青島地區昔稱膠澳。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發祥地。青島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是沿黃流域和環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港口吞吐量躋身全球前十位。
青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點歷史風貌保護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嶗山風景名勝區、青島海濱風景區。
3. 淄博(魯 C)
淄博管仲紀念館
淄博,簡稱淄,位于中國華東地區、山東省中部,現轄 5 區 3 縣,市域面積 596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470.84 萬人(2017 年)。淄博市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經濟區與山東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交匯處,南依沂蒙山區與臨沂接壤,北臨華北平原,與東營、濱州相接,東接濰坊,西與省會濟南接壤,西南與泰安、萊蕪相鄰。
淄博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為齊文化的發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作為地域名稱,形成于 20 世紀 20 年代初期,原為淄川、博山兩地的合稱;為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是山東省區域性中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次中心城市。淄博是一座資源型城市(再生型城市)和全國老工業基地,為全國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4. 棗莊(魯 D)
棗莊臺兒莊古城
棗莊市,位于山東省南部,東與臨沂市平邑縣、費縣、蘭陵縣接壤,南與江蘇省徐州市的銅山區、賈汪區、邳州市為鄰,西接濟寧市微山縣,瀕臨微山湖,北與濟寧市的鄒城市毗連?,F轄 5 區,代管一個縣級市,總面積 4563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392 萬人(2017 年)。
棗莊市是中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因鐵道游擊隊和臺兒莊大捷而聞名中外。作為新興的旅游城市,截至 2016 年 6 月,境內 A 級景區共有 47 家,其中 5A 級景區 1 家、4A 級景區 12 家、3A 景區 18 家,4 處國家級濕地公園。棗莊境內著名旅游景點有臺兒莊古城、抱犢崮、微山湖濕地紅荷風景區、冠世榴園、鐵道游擊隊影視城、墨子紀念館等。
5. 東營(魯 E)
東營黃河三角洲濕地公園
東營市,位于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截止到 2017 年,東營市下轄 3 區 2 縣,土地總面積 8243 平方公里,總人口 215.46 萬人。東營市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 123 公里,東西最大橫距 74 公里。
東營東臨渤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經濟區,南連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向西輻射廣大內陸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連接中原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的樞紐位置。東營還是古代偉大的軍事家孫武故里、山東地方代表戲曲呂劇的發源地和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勝利油田的所在地。
6. 煙臺(魯 F)
煙臺蓬萊閣
煙臺,地處山東半島東北部,東連威海,西接濰坊、青島,南鄰黃海,北瀕渤海,與遼東半島對峙,與大連隔海相望。煙臺全市土地面積 13745.95 平方千米,海岸線長 909 千米,瀕臨渤海、黃海,有島嶼 63 個。煙臺市轄 4 區、1 縣、代管 7 個縣級市,截止 2017 年,煙臺市常住人口 708.94 萬人。
煙臺是環渤海經濟圈內重要節點城市、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骨干城市、中國首批 14 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海濱城市,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重點建設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與威海同為中國著名的雪窩。
7. 濰坊(魯 G)
濰坊風箏廣場
濰坊,古稱濰州、濰縣,又名鳶都,位于山東半島的中部,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市域地貌自北向南,由低到高,形成幾個臺階。市域總面積 15859 平方公里,截至 2017 年,轄 4 區 6 市 2 縣,年總人口 936.3 萬人。
濰坊是是世界風箏之都,南依泰沂山脈,北瀕渤海萊州灣,東與青島、煙臺兩市相接,西與東營、淄博兩市為鄰,地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直線距離西至省會濟南 183 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 410 公里。
8. 濟寧(魯 H)
濟寧太白湖
濟寧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地處黃淮海平原與魯中南山地交接地帶,東鄰臨沂市,西與菏澤市接壤,南面是棗莊市和江蘇省徐州市,北面與泰安市交界。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八大城市之一。濟寧市南北長 167 公里,東西寬 158 公里,幅員總面積 1.1 萬平方公里,下轄 2 區 7 縣,代管 2 縣級市,常住人口 837.59 萬人(2017 年)。
濟寧市歷史文化悠久,是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儒家創始人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圣顏回、史家左丘明皆出生于此。元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促進了濟寧商品經濟的繁榮,使濟寧成為京杭大運河沿岸重要的工商業城市。
濟寧市 11 縣市區人文旅游資源豐富,曲阜孔廟、孔府及孔林和境內的京杭大運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孟廟、孟府、水泊梁山、微山湖、寶相寺、嶧山、少昊陵等 19 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四座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曲阜師范大學、濟寧醫學院等高校。
9. 泰安(魯 J)
泰山
泰安市,位于山東省中部,北依山東省省會濟南,南臨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東連商城臨沂,西瀕黃河。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國泰民安之意。城市位于泰山腳下,依山而建,山城一體。
截至 2017 年,泰安市下轄 2 區、2 縣級市、2 縣,總人口 570.7 萬人,城市總面積 7761 平方千米。泰安市境內的泰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譽,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安市于 1982 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對外開放旅游城市。是魯中地區中心城市之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0. 威海(魯 K)
威海劉公島
威海市,位于山東半島東端,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西與山東煙臺接壤。下轄 2 區,代管 2 縣級市,2017 年末常住人口 282.56 萬人。東西最大橫距 135 公里,南北最大縱距 81 公里,海岸線長 985.9 公里,面積 5797.74 平方公里。
威海取威震海疆之意,別名威海衛。威海是中國大陸距離日本、韓國最近的城市、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海軍的發源地、甲午海戰的發生地,甲午戰爭后被列強侵占并回歸祖國的七子之一。
威海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旅游資源豐富,有海島海岸、城市園林、歷史遺跡、民俗風情等十多種類型。擁有國家 AAAAA 級旅游景區 1 處,國家 AAAA 級旅游景區 8 處,國家 AAA 級旅游景區 6 處,國家 AA 級旅游景區 1 處,省級旅游度假區 4 處,游覽景區(點)80 多處。主要旅游景點有劉公島、海驢島、華夏城、昆崳山等。
11. 日照(魯 L)
日照燈塔廣場
日照,位于黃海之濱、山東半島東南側翼,東隔黃海與日本、韓國相望,西靠臨沂,北連青島、濰坊,南接江蘇省連云港,全市陸域面積 5310 平方千米、海域面積 6000 平方千米,下轄東港區、嵐山區、莒縣、五蓮縣 2 區 2 縣以及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區,有 55 個鄉鎮、街道,1944 個村居,2016 年末戶籍總人口 299.72 萬人。
日照是一個濱海城市,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日照已成功舉辦全國青年帆船錦標賽、山東省帆船帆板錦標賽、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中日韓國際帆船賽等重大體育賽事活動。日照被譽為水上運動之都與東方太陽城,并獲得聯合國人居獎。
12. 濱州(魯 M)
濱州孫子兵法城
濱州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腹地,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是山東省的北大門;轄四縣二區一市,總面積 9453 平方千米。2017 年總人口 394.25 萬。
濱州歷史文化悠久,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代著名軍事思想家孫武、漢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師杜授田出生或成長在這里。濱州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具有依河傍海的優勢,是連接蘇、魯、京、津的重要通道,是國家級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
13. 德州(魯 N)
德州董子園景區
德州,簡稱德,位于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游沖積平原,是山東省的西北大門,北接河北省滄州市,南接省會濟南市、聊城市,西鄰河北省衡水市,東連濱州市。德州市為黃河沖積平原,歷史上境內曾有兩次黃河大遷徙,上千次決口,造就了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基本氣候特點是季風影響顯著,四季分明、冷熱干濕界限明顯;行政區域面積 10356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579.58 萬人(2017 年底),轄 2 個區、7 個縣、2 個縣級市。
德州是中國太陽城、中國功能糖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以及國家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處于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冀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以及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交匯區域。德州扒雞、金絲小棗、保店驢肉、德州黑陶等地方特產馳名海內外,其中,德州扒雞、保店驢肉、樂陵金絲小棗被稱為德州三寶。
14. 聊城(魯 P)
聊城光岳樓
聊城市,位于山東省西部,西部靠漳衛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臺市隔水相望,南部和東南部隔金堤河、黃河與濟寧市、泰安市、濟南市和河南省為鄰,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東西直距 114 千米,南北直距 138 千米,總面積 8715 平方千米。截至 2017 年,聊城市下轄 1 區、1 縣級市、6 縣,常住總人口 578.99 萬人。市境內地形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處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具有顯著的季節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征,屬半干旱大陸性氣候。
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 2700 多處,有旅游開發價值的景觀有 470 多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處,省級重點保護單位 15 處,聊城城區獨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
15. 臨沂(魯 Q)
臨沂沂蒙山風光
臨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地近黃海,東連日照,西接棗莊、濟寧、泰安,北靠淄博、濰坊,南鄰江蘇。臨沂地處長三角經濟圈與環渤海經濟圈結合點、魯南臨港產業帶、海洋產業聯動發展示范基地和東隴海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魯東南地區中心城市、具有濱水特色的現代工貿城市和商貿物流中心,臨日都市區核心城市。
臨沂因臨沂河得名,古稱瑯琊、沂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截至 2017 年底,臨沂總面積 17191.2 平方公里,人口 1150.14 萬人,下轄 3 區 9 縣。
臨沂有臨沂商城、臨沂極地海洋世界、沂蒙山、岱崮、王羲之故居、竹泉村、天上王城、湯頭溫泉、地下大峽谷等景點,有曾子、荀子、諸葛亮、王羲之、顏真卿、蕭道成等歷史名人。臨沂曾獲中國物流之都、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城市、中國十佳生態宜居典范城市、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十大城市、世界滑水之城、中國書法名城等榮譽稱號。
16. 菏澤(魯 R)
菏澤曹州牡丹園
菏澤,古稱曹州,位于山東省西南部,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東與濟寧市相鄰,東南與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與河南省商丘市相連,西與河南省開封市、新鄉市毗鄰,北接河南省濮陽市。南北長 157 公里,東西寬 140 公里,總面積 12238.62 平方公里,2017 年常住人口 873.6 萬人。
菏澤是著名的中國牡丹之都、武術之鄉、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民間藝術之鄉。菏澤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人文始祖伏羲、東夷之帝少昊、賢明君主帝舜、兵主戰神蚩尤、改革家吳起、軍事家孫臏、農學家氾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等大批圣賢,都出生在這里,劉邦登基稱帝、曹操成就霸業、黃巢起義、宋江聚義等都發生在菏澤。
17. 萊蕪(魯 S)
萊蕪蓮花山景區
萊蕪,別名鋼城,,位于地處山東省中部,泰山東麓,北鄰濟南市章丘區,東臨淄博市博山區和沂源縣,南臨泰安市所轄的新泰市,西鄰泰安市岱岳區;地形為南緩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圓形盆地;南北最大距離 58 公里,東西最大距離 56.8 公里,總面積 2246.21 平方公里。距省會濟南 112 公里。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2017 年總人口 137.6 萬人,下轄萊城區、鋼城區。
萊蕪市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在這里發生過長勺之戰,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曾在此發動了萊蕪戰役。萊蕪市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五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2017 年,萊蕪市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