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075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3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天津為什么叫天津?流傳最廣、幾乎人盡皆知的一個緣由,就是明永樂皇帝朱棣賜名。但其實還有一種說法,《靜海志》記載:金史有天津河,又云女宿(二十八宿之一)上有天津九星,(影射九河),姚廣孝占應小直沽,故以為名。姚廣孝是朱棣皇帝的宰相。
明朝始稱天津衛,清朝雍正三年(1725)改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設天津府。那時天津府下轄一個州、六個縣:滄州,天津縣(基本上是天津市區及四郊范圍)、青縣、南皮縣、靜海縣、鹽山縣、慶云縣。
那時候天津城里既有府衙,又有縣衙。府衙在北門里府署街當中,坐北朝南,黑色大門,門外兩旁各有一個石獅子。門前有空曠的四方場地,豎兩根沖天旗桿。院落多層,深達約半里地。
天津知縣的縣衙門,在南馬路城根下,縣署寬闊。庚子年八國聯軍拆了天津城,縣署一片瓦礫。民國時西面建立市第八小學(后南門東小學),東邊在 40 年代興建樓房,天津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從河北三馬路遷入,如今這里也是法院所在地。
辛亥革命后,1914 年廢除天津府,天津知府衙門不存在了,天津縣衙門便由南城搬到府署街的知府衙門舊址。當時縣政府內駐有保安隊,七七事變前,身背大刀片,騎馬、持槍,號稱抗日大刀隊。1954 年改建,正門改為城廂禮堂,中間蓋起樓房,后門在北門西,設立三十一中學。
天津武將千總、守備的鎮臺衙門位于鼓樓西,原址開闊,南到鼓樓西,北至府署街,東瀕北門里,西靠鮑公祠。壬子兵變后被拆除,成為煤棧、工廠、民房雜居之處。原下屬神機庫、城守營,均在西門里。神機庫改為模范學堂(后中營小學),城守營成了民房。
鎮臺衙門右側有一處天津府分府衙門,是天津知府的另一處大堂,人稱二府衙門。后改為河務局辦公處所、材料庫。30 年代初撤銷,變成一片空曠地帶,遺有散破的院落。抗戰后期興建民房,筑成一個個居民院。
天津道的道臺衙門,在鼓樓東文廟以西、倉門口以東,現舊址已無跡可尋。辛亥革命后被拆除改建,建成了許多三合院、四合院的民房。
北門里以東,有長蘆鹽運使所在的鹽道衙門,是一座深宅大院。南臨倉門口,東鄰鄉祠,北到戶部街,西傍鼓樓北。坐北朝南的七楹大門,排面兒與府衙門相仿,房間廣闊,北面一排正房,中間有過堂,穿戶到后院,東西兩側有廂房。三四十年代曾為長蘆鹽務管理局,后遷入河北區平安街,遺下破亂不堪的大院,年久失修。后為運署西街小學和北門里小學兩校校址。
順帶再多說一句,清代的薊州,在盤山建有清帝行宮,屬于一個特別的皇家區域,寶坻、武清、寧河三縣屬順天府管轄。新中國成立后,原屬天津府的滄州、青縣、南皮、鹽山各縣歸河北省,慶云縣于 1965 年劃歸山東省。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