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864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5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哈嘍大家好,老楊今天很氣憤!為什么呢?
因為小遇說一句京涿州、怯良鄉、不開眼的房山縣。(小遇:冤枉啊,這是老北京俗話!都這么說!)
@老楊我就不服氣了,我們大房山怎么了,有山有水有風光,人文素養都很高,&@&@…… 然后和小遇展開了激烈的唇槍舌戰!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在歷史上也是文化名城,很多朝代都將這里作為政治中心。其中,清朝奪得天下后,就延續明朝的傳統,依舊定都此地。
滿族大批遷移入關,定居在北京,與原住民的漢人生活時間長了,互相受到影響,就誕生出很多迥異于其他地方的風情,俗語便是其中很大的體現。
俗語深藏在底層民間,往往比正史保存了更多民俗人情。其中,就有這句,京涿州,怯良鄉,不開眼的房山縣,廣為流傳,久而久之,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但很少有人明白具體由來。
其實關于京涿州、怯良鄉、不開眼的房山縣,也出現了多種說法,其中也有說這三地方人的不同特性。
第一種說法
京涿州說是精涿州,善于經商,人精明。
而良鄉說的話就是鄉下人的話,北京人管沒經過市面,鄉下人作風叫怯。
不開眼的房山縣,說房山縣的人辦事扣扣索索,比較小氣,北京話叫不開眼。
第二種說法
就是這三地,是皇帝出行,或是當官的出北京,必經過的三個地方。
一般是早上出門,中午到良鄉,所以在那吃午飯,晚飯就趕到涿縣去吃了。
不開眼的房山縣是不開宴的房山縣。
這解釋有點附會,只解釋不開眼的房山縣,而沒說出京涿州、怯良鄉的來歷。
第三種說法
還有一說法,就是這三個地方建的城墻不同,良鄉與京城相反,涿州相同,房山是沒有墻垛的槍眼。所以出了京涿州、怯良鄉、不開眼的房山縣這句北京俗語。
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京涿州:
有人從各地人不同習性特點,分析認為這句話其實是在形容三個地方做生意的特點。
古代盡管多采取重農抑商的做法,來限制人口流動,但為了謀取利潤,還是有人愿意背井離鄉去經商,這就是游商。
京可能是精的誤寫,應該是精涿州,指涿州人善于經商,商人做事精明。
怯良鄉:
從地理位置看,涿州距北京一百三十多里地,但口音卻與北京基本相同,可良鄉離北京雖然只有六七十里地,幾乎多出一倍的路程,但距離遠的涿州語音和北京官話大致相同,反倒是良鄉帶著當地方言,聽起來有些怯。
這實際上是源于大清國的軍事布局。
大清國一直認為威脅來自南方,而從南方打來,就必須要經過涿州,所以派出八旗精兵駐扎那里,那里的人大多為八旗子弟。
所謂的北京話,就是滿洲人說的漢語口音,所以清朝各地駐扎的八旗都單建滿城,與漢族居住區分開,這樣就存在語言島現象,幾乎各地的滿洲人說話都是近似北京話,與當地口音不同。
因此,在辛亥革命,南方就是靠說話口音來辨別滿洲人。
不開眼的房山縣:
老北京民俗專家一把駁克槍認為是因城墻建設上,房山縣城的城墻與北京等地城墻不同,從外邊看,沒有排水孔。
據說當地還流傳有民間傳說,說是建城墻為了趕進度,而忘了建排水孔了。
實際上,這些排水設施是不可能忘的,必須要建。
只因房山是山區,缺水,所以建的城墻對外就沒有排水孔,而把排水孔建在向城內的方向,這樣水都流入房山縣城內,可以緩解缺水的現象。
其實北京民間有很多俗語,有涉及各地人文的。比如老北京俗語: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
這句話有點傳訛,從字面上看是說北京、天津衛、保定府三地人的不同性,實際上這句俗語是來自過去摔跤界的一句行內話。
清朝在八旗中設有專門練摔跤的部門叫善撲營,相當是職業摔跤,那時候叫官跤,民間的只是工作之余愛好者練練,也就是業余水平,叫私跤。
清帝遜位后,善撲營也被解散,原來的摔跤高手流落民間。
這些高手都有傳人,新中國各地建的中國式摔跤隊的最早人選,大多為善撲營的傳人。
當時北京、天津、保定,這是北方三大城市,善撲營人也就大多去這三大城市去謀生或傳教摔跤,但因地方不多,形成了不同風格。
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說的就是這三個地方摔跤的不同風格。
北京摔跤大多從善撲營出來,不僅力氣大,而且技術非常好,身體靈活。
京油子指北京人摔跤身體靈活,油滑。
天津人摔跤前是嘴舔指甲,后知道是為保護指甲,怕摔跤中指甲劈了。
保定人摔跤善長用勾腿,最早說法是保定府的勾腿子,而不是狗腿子。不懂摔 跤的人跟著瞎傳,結果傳著傳著就走樣了,變成狗腿子了。
以上這些只是傳聞和小編查閱資料整理的,無法具體考證,如今,房山縣咱大房山人純實樸素,待人熱情,風景如畫,商街一條條,吃喝玩樂樣樣俱全,那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來源:滿族文化網 遇見房山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朋友圈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THE END
懂 吃 懂 玩 懂 你
尋 找 品 質 生 活 的 答 案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