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694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5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石頭城,顧名思義,就是用石頭壘筑起來的城堡。
我國有三大石頭城(遼寧石頭城、南京石頭城、新疆塔什庫爾干石頭城)。
石頭城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建筑和軍事研究價值。
在這三大石頭城之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塔什庫爾干石頭城。
塔什庫爾干石頭城位于塔什庫爾干縣城東北角。
塔什庫爾干縣(簡稱塔縣)地處帕米爾高原西部,距喀什市 298 公里,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國接壤,是新疆區東聯西出、西進東銷的主要國際通道。
塔什庫爾干,塔古克語就是石頭城的意思。
人們常說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
但我覺得:不到塔什庫爾干也不算到喀什,不到石頭城也不算到塔什庫爾干。
石頭城海拔 3100 米,地勢極為險峻。
在漫長的歲月里,石頭城是絲綢之路的中道、南道的交匯要沖,是絲綢之路經過帕米爾高原的最大驛站,更是重要的軍事城堡。喀什、英吉沙、葉城、莎車至帕米爾的幾條山路都延伸到石頭城。
根據史料記載和考古調查,古石頭城被認為是公元初期塔吉克人先祖建立的羯盤陀國的都城。
漢代時,這一里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犁國的王城。
唐朝統一西域后,這里設有蔥嶺守捉所。
元朝初期,大興土木擴建城廓,舊的石頭城換了新顏。
光緒 28 年,清庭在此建立薄犁廳,在舊城堡南面興建了新的城鎮。
于是,石頭城遂被廢棄。現存的遺址基本上反映了清代的建筑格局。
在歷史上,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和唐高僧玄奘大師等都曾到過此地,使古城更富有傳奇色彩。
唐玄奘大師前往天竺求經,十七年后,滿載而歸,途經昆侖,就在這帕米爾高原上留下了他不屈穿越的足跡。
他在《大唐西域記》里追述道:朅盤陀國,周二千余里。國大都城,基大石嶺,背徙多河,周二十余里。山嶺連屬,川原隘狹。那時的情景是谷稼儉少,菽麥豐多,林樹稀,花果少;原隰丘墟,城邑空曠。
走進石頭城遺址風景區,古老的大門仿佛在向世人訴說它的滄桑歲月。
景區內修建了供觀賞行走的木質棧道,原木色的棧道穿梭在這片滿是灰敗與生硬的石土之間。
走在棧道上,游客能近距離觀賞石頭城內的景象:絕大部分城墻早已在歲月的摧敗中圮毀,但昔日的規模還隱約可見,形色各異的石頭、高矮不一的墻體以及或深或淺的城池,這里的人們把這最原始的保留了下來,讓更多的人去見證它的經典與傳奇。
據介紹,石頭城的結構大致可分為內、外兩部分。
內城保存較完整,古代城堡的威嚴依稀尚存,它主要是王宮,由官府,軍政官員宅第和佛廟組成。
內城從石丘腳下砌起,與頂齊高,下大上小,形成壯觀的城樓。
城墻用泥和石塊砌成,目前大部分城墻、城垛、女墻、角樓、碟孔和東北角大門尚保存完好,除內城墻兼作屋壁可見神龕、壁櫥及煙囪槽道外,城中建筑物全部坍塌,地面布滿石塊,還存少量巨石和土墻。
外城方圓 3600 平米,已遭嚴重破壞,只能見到一些露出地面的用石頭和黃泥砌成的城墻,炮臺和居民住宅的遺址輪廓,外城大都為居民住地,痕跡可見。
城墻一帶分布著民宅、寺廟、炮臺以及其他建筑遺址,依稀看得出既往的戰斗生活軌跡,演繹千百年來一段一段軍民共處的紛繁場景。
有關石頭城的來來歷,當地流傳著一個這樣的傳說:
古時色勒庫爾國有位出色的國王,他想修建一座宮室,供南來北往的商隊歇腳。
只是苦于沒有辦法,一天,一個神秘過路的老者想了一個好辦法。
于是,國王立即下令,讓全國的百姓排成行,從塔什庫爾干河一直排到阿甫拉西雅布山上采挖和傳送石塊,經過 40 個晝夜的苦戰運來了足夠的石頭;接著他們又在山下挖土和泥,一桶一桶地傳遞到高地上,經過 40 天的努力,運來了足夠的泥土;又經過 40 個晝夜的奮戰,—座寬敞宏大的宮室建成了,這座宮室就是今天的石頭城。
站在石頭城的遙望臺上遠眺,東面是巍巍的喀喇昆侖山,西面是白雪皚皚的興都庫什山,南面就是帕米爾高原的薩雷闊勒嶺,北面能看到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
石頭城腳下是一大片綠茵茵的草地,名為金草灘。
塔什庫爾干河蜿蜒流過,牛羊駿馬成群,陽光灑下來,整個草灘中漫布的條條河水的分支,映射出片片金光,如夢似幻,讓人流連忘返。
從石頭城下的金草灘遠遠望去,可以一覽無余的看見佇立在金草灘邊的石頭城,它依山而建,城墻從山頂一直延伸到山腳下,雖不完整,但其宏大的建筑規模依然令人震撼。
文 / 圖 納蘭小魚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