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2148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6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維多利亞港 (英語:Victoria Harbour) 簡稱維港,是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由于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 ” 東方之珠 ”、及 ” 世界三大夜景 ” 之美譽。
維多利亞港的名字,來自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進出。早年已被英國人看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后來從清政府手上強占香港,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主導香港的經濟和旅游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之一。
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2005 年 10 月 23 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 34 家媒體協辦的 ” 中國最美的地方 ” 評選活動,歷時 8 個月,共評出 ” 專家學會組 ”、” 媒體大從組 ” 與 ” 網絡 手機人氣組 ” 三類獎項。” 媒體組 ” 與 ” 人氣組 ” 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用戶投票的方式各產生 12 個獲獎優點。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濃墨重彩推出的 ” 專家學會組 ” 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鄉村古鎮、旅游洞穴、沼澤濕地等 15 個類型。其中,維多利亞海灣的海岸被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同時這里可做航母停靠地點。
地理位置
根據 2004 年的資料,維多利亞港面積為 41.88 平方公
維多利亞港
里,平均水深達 12 米。最深的航道是鯉魚門,深約 43 米,最淺的航道則是油麻地,約為 7 米。范圍東至鯉魚門,西至青洲、青衣島南灣角及汀九(該帶水域又稱為 ” 西錨灣 ”)。維多利亞港潮差約 1 米。海港內包括青衣島、青洲、小青洲及九龍石等島嶼,以及藍巴勒海峽、硫磺海峽及鯉魚門等水道。[3]
形成原因
維多利亞港是一個天然的深水海港。它的形成大概在當海平面比今天還很低之時。當時的維多利亞港是太平山與九龍之間的一個山谷。后來隨著海平面上升,原來的山谷被海水淹蓋,成為了今日的海港。
水位
維多利亞港全景圖,圖上方可見香港島的中環至北角一帶,圖下方是尖沙咀。
維多利亞港的水位高度最高的紀錄為 3.96 米,紀錄于 1962 年臺風溫黛襲港期間產生。因全球氣候暖化、大型填海、珠江口流出的淡水及沉積物,以及南中國海的海流等,在 1954 年至 2004 年共 50 年其間,維多利亞港的水位高度合共上升 12 厘米,平均每年上升 2.3 毫米。而且在 1987 年至 1999 年期間,維多利亞港的水位更以每年平均 22 毫米的速度上升,升幅是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的 10 倍,不過,在 1999 年后,維港水位已急速下跌。
維多利亞港在香港開埠之時頗為廣闊,因為當時兩岸都是天然的海岸線。在今日北角東部,直到 1930 年代還是一個海灘,而在 1970 年代時,即使在筲箕灣的碼頭,仍然會有人在岸邊游泳。然而,隨著都市的發展,使污水不斷排入海港里,使海港受到極大的污染; 加上維港兩岸不斷的填海取地,使海港內變得大浪和湍急。1980 年代當香港政府草擬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時,曾建議把海港從維多利亞港外遷到青衣的藍巴勒海峽或南丫島外的博寮海峽,但未有成事。
歷史回眸
維多利亞港
自古就是一個主要航道,古時就有當時的中原軍隊駐守。不過香港在 1840 年以前只是一個 5000 人的小漁村,有關古時的維多利亞港的文字紀錄很少。據史書所說,宋朝已有軍隊留守,保護當時的鹽商和鹽的海上販運。
清朝時期,英國人看中了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大港口的優良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奪得香港及其優良的港口,以發展其遠東海上貿易,也為了不讓當時的其他列強占有這個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優良深水港,翻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
維多利亞港的名字,來自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她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長達 64 年(1837-1901),她在位期間是英國強盛的「日不落帝國」時期,英國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女王登基僅三年,英國便在 1840 年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同年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1841 年,英國占領香港島。1860 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與英國簽署不平等條約《北京條約》,1861 年 1 月,英軍占領九龍半島,同年 4 月,將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以當時的女王而命名為維多利亞港。
英國人占領維多利亞港之后,在南岸 (香港島) 逐漸修建了漂亮的建筑和街道,香港島一邊的維多利亞港是如此的漂亮,和當時香港的其他地方的風貌很不相同,以至于曾經有西方國家出版的百科全書把維多利亞港的香港一岸的陸地區域錯誤稱為香港的首府,直至 1970 年代仍有印刷版的百科全書是這樣說的,已經沒有這樣的提法。
在 1900 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對維多利亞港是這樣描述的:
『香港或維多利亞港常給人一個生氣勃勃的印象,在一日之內曾經有多達 240 響禮炮鳴放,首府「維多利亞」,人口超過 166,000,其中 6,000 是歐洲或美國人。鴉片仍然是香港這小鎮的經濟命脈,因為香港沒有制造業。』
今天的香港和維多利亞港,早已不是昔日販運鴉片的貿易港。維多利亞港的名字,是中國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歷史的一面鏡子。回顧百年歷史,英國人給香港帶來了西方的文化、科學、技術、管理制度、經濟騰飛和都市繁榮,這些都反映在維多利亞港百多年的面貌變遷上,塑造出一個今天風光美麗的維多利亞港。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