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380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4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從瑞士鐘表工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看,香港地區的瑞士表銷售一般是大陸的 2.7 倍左右,只有 700 萬人口的香港承載了這么大的銷售額,可見大陸人去香港購買手表的強大需求。那么去香港買表究竟能夠便宜多少呢?鄒三山今天給你扒開其中的內幕:
1. 同品牌同款陸港兩地一般標價相同,貨幣不同
以老鄒的經驗來說,一般同一款式陸港兩地的表行會給出同一標價,只是后面貨幣單位不同。而港幣兌換人民幣的匯率是不同的,這就造成了差價的空間例如這塊愛彼的皇家橡樹日期星期顯示表款,內地和香港的叫價分別是 24.1 萬人民幣和 24.1 萬港幣。香港售價以目前外匯牌價計算折合人民幣 18.88 萬元,也就是大陸比香港貴了 28%。
2. 兩地稅制差別是最主要原因
目前在大陸購買瑞士表基本需要負擔三種稅收,首先是關稅,雖然我國與瑞士已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但目前手表產品關稅仍為 15%,未來會逐年降低,到 2023 年降低到 6%,而香港地區是完全不征收關稅的自由貿易港。其次,我國對所有的產品銷售均征收增值稅,手表產品的進銷差價部分會征收 17% 的增值稅,這個稅收也是含在消費者支付的售價之內的。最后,對售價超過 1 萬元的手表,我國還征收 20% 的消費稅,綜合下來稅制給最終售價帶來了較大的負擔。
上面的說法可能太枯燥了,我們假設瑞士表廠賣給陸港兩個不同的表行原價都是價值 1 萬人民幣,兩個表行每塊表都想掙 3000 塊錢。香港表行直接標價 1.3 萬就行了,不需要負擔什么稅收。而大陸表行則需要先納 1500 的關稅,進價變成 1.15 萬了,想掙 3000 塊,則增值稅要交 510 塊錢,標價就得是 15010 元,因為超過了 1 萬元,同時還要提前幫消費者把消費稅含進去,于是消費者購買時就得支付 18012 元的價格,比在香港買貴了 5012 元,按比例就是貴了 38%。
3. 表行在香港的毛利更高
看到這里你可能感到奇怪,為啥一會兒 28,一會兒 38 的,老鄒你是不是在忽悠我呢。其實上面 38% 的這個算法,一個基本假設是陸港兩地的表行想掙同樣的 3000 塊。聰明的您一定直接就明白了,原來多那 10% 被香港表行掙走了!這就對了,同樣一塊表,香港表行的毛利額的確高于國內同行。這就是目前大型表行都是陸港兩地開店,而且毫不忌諱消費者去香港購買的原因。甚至有的銷售還會主動告訴你,他們家香港店的具體位置,大陸表店基本上成了一個展示和導購的地方。
還是上面例子,如果大陸表行掙 2500 元,而香港表行掙 3500 元,最終的售價就是大陸 17310 元,香港 13500 元,折合港幣 17308 元,基本上與大陸的標價一致了。也就是大陸表行毛利 25% 左右,香港表行毛利 35% 左右。
4. 表行的打折行為
買過表的朋友都知道,表行的打折情況也挺多的。那么這個打折是怎么一回事呢?您看過上面文字后也會發現,35% 的毛利稍微來個 95 折、9 折神馬的一點也不耽誤掙錢啊。表行每天面對成百上千的消費者,最清楚哪款表熱銷,哪款表冷門了,所以他們打折的一般也都是不是那么好賣的表。而熱門暢銷的款式,排隊買都買不到,哪還會有折扣呢?
所以,如果去香港比較方便的表友,買表最好可以選擇香港購買。鑒于現在的手表基本都是全球保修,所以只要手續齊全,售后保修上問題也不大。至于在別的國家或地區購表,其中又有另外的門道,感興趣的表友不妨繼續看下《鄒三山的玩表秘術》這本電子書,會有相應的章節專門介紹。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