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189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3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 Apache 如何進行日志分割,文中介紹的非常詳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感興趣的小伙伴們一定要看完!
為什么我們要進行日志分割呢?
隨著網站的訪問量越來越大,web 服務器產生的日志文件也會越來越大,如果不對其進行分割管理,單個日志文件會變得異常龐大,不利于對日志進行綜合分析、監控等。另外,當服務器遇到故障時,運維人員就要打開日志文件進行分析,打開的過程必然會消耗很長時間,也勢必會增加處理故障的時間。因此管理好海量的日志文件對管理網站是有重大意義的。
這篇博客就簡單的介紹日志分割的兩種辦法。首先使用 yum -y install httpd 安裝 Apache 的軟件包。
然后修改主配置文件,/etc/httpd/conf/httpd.conf, 把這里的主機名換成一個測試的域名。
然后找到日志文件的那一行,后面的路徑換成 ErrorLog | /usr/sbin/rotatelogs -l /var/log/httpd/www.demo.com.error_%Y%m%dlog 86400,這是固定寫法。
錯誤日志修改完成后,我們要修改正常的訪問日志。把原來配置語句注釋掉,然后在下面添加新的語句 CustomLog | /usr/sbin/rotatelogs -l logs/demo.com.access_%Y%m%dlog 86400 combined 即可,完后保存退出啟動服務就可以了。
然后這本以日期分割的日志文件就出現了。然后這邊把系統日期更改一下然后看看日志文件能不能生成,現在系統時間 2019 年 10 月 10 號,這邊把系統時間改成 2019 年 10 月 20 號,然后重啟一下服務。
然后以 2019 年 10 月 20 號為分割的日志文件就出現了。這是以 Apache 自帶的工具實現日志分割,這邊還有一個第三方軟件也可以進行日志分割就是 cronolog。最后會附上下載連接。
首先我們把這個軟件包推送到 Linux 系統的 mnt 目錄當中。
然后使用 rpm -ivh cronolog-1.6.2-14.el7.x86_64.rpm 命令安裝該軟件包,然后查看這個命令的路徑。
然后修改 Apache 的配置文件。ErrorLog | /usr/sbin/cronolog /var/log/httpd/abc.com.error_%Y%m%dlog 這是錯誤日志的寫法,CustomLog | /usr/sbin/cronolog /var/log/httpd/abc.com.access_%Y%m%dlog combined 這是訪問日志的寫法,注意當中的域名要修改為自己的域名。
然后刪除日志路徑下的所有文件,重啟服務。最后童謠日志的分割文件也出來,兩種工具都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
以上是“Apache 如何進行日志分割”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感謝各位的閱讀!希望分享的內容對大家有幫助,更多相關知識,歡迎關注丸趣 TV 行業資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