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190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3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部署 CI/CD 的 5 點建議分別是什么,內容非常詳細,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參考借鑒,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CI/CD 是 devops 的關鍵實踐之一,它讓團隊能夠在開發實踐上保持一致,并確保有一種一致的、可靠的、自動化的方式將應用程序交付到多個計算環境。
以下是關于實現 CI/CD 的五個建議:
1. 確定業務和技術目標
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CI/CD 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實現,通常會是一項漸進式的工程。這意味著大多數 devops 團隊必須優先考慮要開發哪些實踐、要自動化哪些過程以及要關注哪些平臺堆棧。
值得參考的辦法是查看短期業務優先級,并將 devops 和 CI/CD 目標對準它們。如果有新的應用正在開發中,那么這是聚焦它們的 CI/CD 管道的最佳時機。如果您正在進行上云遷移,那么標準化體系結構和為需要品牌更改的應用開發 CD pipeline 絕對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2. 從持續測試開始(continuous test)
做為企業,首先要關注“基礎”,如確保源代碼具備單元測試,通過了靜態代碼分析和安全掃描。
只有不斷追求高質量的代碼和近乎完美的應用,交付速度才能飛速提升,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在 CI/CD 中加入自動化測試的環節。不僅僅是單元測試,代碼分析、安全性和性能測試,都應該在每次提交至交付或生產環境時從 CI/CD 觸發。
3. 在實現 CI 前對架構進行標準化
自動化的價值,在于它可以完成可靠的重復,開發團隊過去需要做的——把應用部署到多種類型的開發和測試環境,以及最終的生產環境。如果這些環境的架構沒有標準化,自動化帶來的優勢便也很難享受的到了。
我們可以考慮使用 chef、puppet 或者 anable,或是利用 docker 和 kubernetes 來整理架構,將基礎架構自動化。
4. 用 CI 來匹配短期業務目標
持續交付不一定適合每個業務或者應用,如果業務目標是發布一些松耦合的特性,那么使用特性分支會是一個好辦法,可以分離特性跟蹤并在完成時進行合并。但是,如果很長一段時間內有很多功能正在開發,那么開發團隊可能會想要查看某些功能分支并做一些特性標記。
5. 讓系統工程師來實現 CD
CD 需要編寫大量腳本、對計算(云)架構以及應用有足夠的了解。有些團隊會安排開發人員來做 CI/CD,我們一般更建議工程師來參與這項工作,肩負實現自動化的挑戰。
之所以如此建議,在于工作的專注——開發人員應該集中在實現業務邏輯和代碼編寫,工程師應該更精通系統編程,例如 IaC 和 CI/CD。
CI/CD 應該能夠推動平臺合理化
CI/CD 是一項大工程,從架構的標準化到流程的建立,再到支持不同語言編寫代碼并自動化交付應用,這不是一項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只要方法得當,企業會從中受益匪淺。
關于部署 CI/CD 的 5 點建議分別是什么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