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361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4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本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怎樣理解 Azure Monitor,丸趣 TV 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學習,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可以有所收獲,話不多說,跟著丸趣 TV 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系統構建或遷移到云端,來享受公有云所帶來的彈性計算和靈活擴展能力。但是很多用戶在將系統遷移到云端之前,都會存在一個小問題:系統在本地運行的時候,可以通過 zibbix,SCOM 等工具對系統進行監控,以確保系統的穩定運行,那遷移到云端以后我該使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監控我的應用程序?其實各位大可不必擔心,因為每個云平臺都會為用戶預留出獲取監控數據的接口。azure 也不例外,在 azure 中,用戶可以通過 portal 來獲取所需要的監控信息,比如虛擬機的 CPU 使用率,RAM 使用率以及磁盤 IO 等,同時也可以對所監控的數據設置一些操作,如 CPU 的使用率達到某個百分比的時候觸發郵件報警等操作。
微軟在 Azure 中給用戶提供了一個名稱為 Azure Monitor 的監控功能,其提供用于收集、分析和處理來自云與本地環境的遙測數據的綜合解決方案,可將應用程序的可用性和性能最大化。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應用程序的性能,并主動識別影響應用程序及其所依賴資源的問題。
![]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Azure Monitor 可以從本地和 Azure 以及其他云中的各種源收集數據,其收集的數據大致可以分為應用程序、應用程序依賴關系的任何操作系統和服務、azure 的平臺本身。
應用程序監視數據:有關編寫的代碼的性能和功能的數據,不管平臺是什么。
來賓 OS 監視數據:有關運行應用程序的操作系統的數據。此應用程序可以在 Azure 中運行,也可以在其他云中或本地運行。
Azure 資源監視數據:有關 Azure 資源的操作的數據。
Azure 訂閱監視數據:有關 Azure 訂閱操作和管理的數據,以及有關 Azure 本身運行狀況和操作的數據。
Azure 租戶監視數據:有關租戶級 Azure 服務(例如 Azure Active Directory)操作的數據。
Azure Monitor 主要收集兩種類型的數據,分別是 Metrics 和 logs。Metrics 數據為數字值,主要是指各種指標數據,如前面提到的 CPu 使用率等。logs 則為平臺或應用程序的各種日志,如系統日志,應用日志等。
對于收集過來的 Metrics 和 Logs 數據,可以使用查詢來進行分析,通過查詢可以快速的檢索,合并和分析所收集到的數據。同時可以將查詢到的數據對接到不同的平臺,從而發揮不同的價值。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將數據制作成不同的可視化圖標,并且在 azure 的 Dashboard 中展示。如下圖所示: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數據用于應用程序的自動縮放(當觸發某個閥值的時候對應用程序進行水平或垂直擴展)或警報等操作。
除了上述以外,Azure Monitor 還支持可以使用多個 API 從 / 向 Azure Monitor 讀取和寫入指標與日志,以及訪問生成的警報。還可以配置和檢索警報。這樣,幾乎可以不受限制地生成與 Azure Monitor 集成的自定義解決方案。
以上就是怎樣理解 Azure Monitor,丸趣 TV 小編相信有部分知識點可能是我們日常工作會見到或用到的。希望你能通過這篇文章學到更多知識。更多詳情敬請關注丸趣 TV 行業資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