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611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5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北京時間 12 月 18 日 23 時 59 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 6.2 級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甘肅 105 人死亡、青海 13 人死亡,部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受損。
12 月 19 日,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 6.2 級地震后,地震受災嚴重的積石山縣大河家鎮部分房屋出現開裂倒塌,受損情況嚴重。據報道,目前,救援力量正在受災最嚴重的大河家鎮 10 個行政村開展拉網式搜救。圖為受損的建筑物。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
此次地震為何危害大?
中國地震臺網公布的此次地震余震統計顯示,截至 12 月 19 日 12 時 00 分,共記錄到余震 306 次,其中 3.0 級及以上 9 次,3.0 級以下 297 次;目前最大余震 4.1 級,距主震約 14 公里。
地震發生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對甘肅積石山附近地震活動進行研究分析認為,此次地震位于甘東南地區,距離最近的斷層拉脊山北緣斷裂約 3 公里。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此次地震為逆沖型 決裂。
此次地震為何 損壞 力大?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專家高孟潭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地震震級不是很大,嚴重 損壞 區域小,但引起的地面震動非常強烈,造成山體崩塌和滑坡也可能比較嚴重,這正是逆沖型地震的 特色 。震中所在區域位于青藏高原東北緣,廣泛分布逆沖型斷裂。這次地震與今年摩洛哥大阿特拉斯山區 6.9 級地震具有相同 特色。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創院院長、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徐錫偉分析認為,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原因來自多方面,如房屋抗震性能差、震區人口相對密集和時值深夜人處于休息狀態來不及躲避等。
兩部門緊急預撥 2 億元救災
地震發生后,中國應急救援部門快速響應。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出動 1440 名消防救援人員趕赴災區救援,甘肅及周邊省份 1603 名消防救援人員已集結待命,隨時做好跨區域增援準備。
財政部、應急管理部 19 日緊急向甘肅、青海兩省預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 2 億元 (人民幣,下同),其中,甘肅 1.5 億元、青海 0.5 億元,支持地方開展抗震救災工作,保障 大眾 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和影響。
此外,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在前期已向甘肅災區調撥 4.25 萬件中央救災物資基礎上,向甘肅省緊急增調第二批 4.75 萬件中央救災物資,包括棉帳篷 2500 頂、棉大衣(防寒服)2 萬件、棉被 5000 床、折疊床 5000 張、防潮墊 1.5 萬張、場地照明設備 30 臺。
截至 19 日 9 時,相關部門已累計向甘肅、青海兩省地震災區調撥中央救災物資 11.15 萬件,全力支持災區做好受災 大眾 臨時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
當前中國地震預測水平如何?
地震災害一直威脅著人類安全。當前中國地震預測水平如何?如何有效應對地震災害?
“美國、日本等國家對地震的研究相對深入,中國目前與這些國家基本處在同一水平線上。”高孟潭認為,地震分為長期預測和短期預測。長期預測是根據地震構造和歷史地震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與 斷定,預測不同區域 50 年至 100 年地震危險性;短期預測是指 3 個月內將要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的預測。前者用于土地利用規劃和房屋建筑抗震設計,后者用于地震災害應急備災。
據了解,中國地震監測預報可基本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針對國家建設需要,開展以烈度區劃和烈度評定為中心的研究工作;第二個階段則以探索地震預報為中心,開展了大量基礎研究與現場實踐;第三個階段全面系統地總結分析預報實踐經驗與教訓,深入研究地震孕育條件與過程,盡力 將地震預報向減輕地震災害的實用化方向發展。
談及如何有效應對地震災害,高孟潭認為,防御是應對地震災害的關鍵。在城市規劃布局以及房屋建筑建設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中國主要地震帶分布以及相關地域的地震危險性,依據國家地震區劃圖規定的地震動參數,進行嚴格設計和施工,切實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使地震來了也不會造成大的人員傷亡。實際上,嚴格按新的抗震標準設計施工的房屋建筑的抗倒塌 才能 已經有了很大 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