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172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3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近期氣溫呈現大跳水,天氣時雨時晴,不少老年人已經感到“吃不消”。12 月 20 日,在 66 梧桐院,徐匯區天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節氣養生系列專題講座如期而至,中醫科主任醫師何欣為大家帶來了《冬至話養生——斂陰護陽養腎藏精》健康講座。

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老百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
何欣強調,冬至前后,老年人更要注重科學養生,不僅有助于健康過冬,更可 進步 機體免疫力,進而達到延年益壽的 目標。那么,冬至養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情志養生,安靜 為本
冬季要以安定、清凈為根本,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緒上的穩定。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和刺激,讓自己始終處于淡泊 安靜 的狀態。遇事含而不露,讓心神安靜自如,讓自己的 心坎 世界充滿樂觀喜悅的情緒。
起居調攝,閉藏護陽
何欣建議,冬至以后,老年人可以適當地“賴賴床”,即以太陽出來再起床為宜。老年人以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醒后可以躺在床上伸伸懶腰、揉揉胳膊和腿腳。上班族可能難以做到晚起,但一定要早睡,別熬夜。也不要長期臥床,這樣反而會造成人體氣血瘀滯。一般認為,較 素日 早睡、晚起半小時就足夠了。
冬季取暖,適度為宜
雖然現在一般家庭都有暖氣和空調,但取暖要適度,過暖或者過冷都會誘發疾病。
冬季室內氣溫建議控制在 18~25℃,太暖的話,會增加誘發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夜間的溫度則不能低于 10℃,因為夜間睡眠時,頭露在被子外面,早起容易頭疼。
同時還要注意開窗換氣,室內長期密閉會導致二氧化碳急劇增加,空氣質量下降,不利于身心健康。一般 逐日 定時透氣半個小時較好。
飲食調養,藏精補腎
冬至時節,氣象 寒冷,飲食調養也當養“藏”。民間有“冬至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飲食調養以補陽、補精、補腎為主,可適當增加黑芝麻、黑豆、黑枸杞、發菜、葵花籽、乳制品等食物的攝入。
飲食宜多樣化,注意谷、肉、果、菜的合理搭配,不宜過多食用辛辣燥熱的食品。多吃一些具有補益津液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卜、白菜等。將一些具有溫補與養精作用的食物合理搭配,制成湯、粥、羹,既可以調補脾胃,又可溫養腎氣。另外,冬至時節,多吃蔬菜也是一種“補”。人怕冷與飲食中無機鹽的缺乏有很大關系,胡蘿卜、百合、山芋、藕、大白菜、蝦皮、海帶、發菜中均富含無機鹽。
運動調節,避寒就溫
寒冷會引起很多疾病。人體受寒之后,身體免疫力下降,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建議老年人在嚴寒天氣下,盡可能待在家中,出門注意防寒保暖。如果白天受了風寒,晚上回家可以泡泡腳,睡前用 40℃左右的熱水泡腳,適量加入生姜片、艾葉等,可以驅散身體里的寒氣。
即使在冬季,也要注意適量運動,但要避免大汗淋漓的劇烈運動,如跑步、打球等??梢赃x擇強度較小的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等,增強體質。運動結束后注意補水,防止身體水分消耗過多,引發心腦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