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678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2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上一篇文章我們撰寫了農歷三月初三是佛教布袋和尚坐化日,佛教里表達一個和尚去世一般是用坐化一詞,對于德道高僧才會有圓寂一詞。
布袋和尚一直是很多廟宇都在供奉的一位神仙,因為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而且一直都是一副笑容可掬的面孔,讓信眾容易親近,一直以來香火不斷。
此外,民間諺語: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日,就是我們的老祖宗黃帝的誕辰日,這一天也是提醒我們要祭拜祖先,不要忘本。
兒時在農村,農歷三月初三也是一個盛大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這一天,眾仙都會來給王母娘娘祝壽,場面當然是非常隆重的,所以農歷三月初三也稱上巳節,王母娘娘還有別的名稱叫西王母、瑤池金母,每逢農歷三月初三,天宮里就會大擺蟠桃盛宴款待眾仙。
在少數民族壯族的文化習俗里,農歷三月初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所以這一天呢,壯族百姓會聚集在街頭載歌載舞,歡度佳節,而且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廣西壯族自治區還會為民族放假 2 天。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畬族百姓都歡度烏飯節,家家都做烏米飯,全家共餐,饋贈親友。
因為農歷三月初三是桃花盛開,萬物復蘇的季節,所以這一天叫桃花節也稱女兒節,這一天,古代漢族少女會舉辦成人禮,一般在這個日子舉行成人禮笄禮。女兒們上巳春嬉,臨水而行,在水邊游玩采蘭,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驅除邪氣。而且女子春天最愛在水邊游玩。
“ 三月三 ” 是黎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人們稱它為談愛日。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因為地域不同,許多地方的信仰也不同,但是每個節日習俗都代表了一方百姓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