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515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2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明察秋毫 常用來形容 目光敏銳,看得通透明了,能夠 洞察一切 。 毫者,毛也。秋毫,指秋天 鳥獸 身上新長出來的細毛。明察秋毫 意指連動物身上新長出來的細毛都能看清楚,極言觀察之細微,引申為洞悉事理,與洞若觀火義同。
這一詞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孟子對齊宣王說:我的力氣能舉起三千斤重的東西,卻拿不起一根羽毛;能夠觀察分辨出秋天 鳥獸 新長出的末梢細毛,卻看不到一大車柴草,大王相信這種說法嗎?惠王說:不相信。孟子又說:現在恩德足以施及鳥獸,而實際百姓還沒得到任何好處,這是為何?一根羽毛都拿不起來,那是大王沒有用力;一車柴草看不見,那是因為大王不愿用眼睛去看。百姓得不到愛護,那是大王沒有廣施恩德的緣故。所以大王名義上稱王,卻沒有王的功德,只是不肯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好。
齊宣王
這番話是孟子勸諫齊宣王應該行仁政于天下,文中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是明察秋毫 的直接來源,意指觀察入微、洞徹事理。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