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4248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11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諸位老師 諸位同學 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探討史記之夏本紀。。
『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
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 度九山
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
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
食少,調有余相給 以均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
及山川之便利』
大禹治水我們從,『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這句史文上,就能看出他工程操作的步奏。
『開九州』
這個 『開』 是挖掘排水渠道,在全國范圍內興修水利,該圍則圍,該疏通則疏通,該排出則排出。
『通九道』是修出大的人工渠道,引積水歸向長江黃河的主流,浩浩蕩蕩歸于四海。
而且大禹將黃河長江的九道主流,以及他的支流互相連接起來,州州互通 并為運河,開辟了水路運輸。
『陂(pō)九澤』
這個 『陂』 是個通假字,通泊,是圍水蓄積大湖。
『澤』是濕地 湖泊。
『九澤』指的是哪九個澤呢?
這里指的是大陸澤,雷夏澤,大野澤,潘陽湖等九大湖泊,九大湖泊的水,既有患水蓄積,也有地下水補給,天長日久形成巨大的水潭。
這種情況下,大禹就順勢而為,將這些已經形成的大湖泊給于加工,修高堤壩,讓它形成活的自然湖 永不干涸,湖的一面留有出水口,讓多余的水順著人工挖掘的渠道,流入他旁邊的大河,再回歸大海。
這些天然湖有很大的實用性,能蓄養水產 能灌溉農田,能解決地方大眾的人畜飲水,調和干燥氣候 灌溉土壤等等,充分利用水資源。
『度九山』『九山』是哪些山呢?
即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引水歸海 阻在大山 利也在大山,大的山脈成為天然屏障,水不能淹。
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就讓九條大河順著山腳,從人工清理出來的渠道流向四海,在山山水水當中大禹勞苦奔波,大江南北 黃河兩岸,都留下他治水的深深腳印,最后終于排除了水患。
治水工程圓滿以后,大禹是不是一勞永逸,可以休息了?
不能的,后面的問題還有一大堆,需要他繼續去處理,水災排除以后 國民經濟,與人民生活發生了什么改變呢?
我們再看史文
『令益予眾庶稻 可種卑濕
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
食少 調有余相給 以均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
及山川之便利』
『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
『眾庶』是廣大人民
『稻』糧食種子 稻種
『卑濕』是水稻喜濕。
剛剛排除患水的濕地,種其他的農作物不合適。
但大面積種植水稻,再合適不過了,自從水災排解導歸正流以后,全國各地的可種植面積,大幅度見了天日,又恢復到原來的面積。
曾經被水災淹沒之地,現在是肥美的土壤,平處可以種糧,高處可以栽樹,困擾人民的毒蟲蚊牤也不見了。
老百姓當中的風濕病,也大大的減少,廣大群眾喜不自勝,這下可不愁沒飯吃了,從此以后都是好日子。
如此之多的肥土,養活人口綽綽有余,可是當人們高興之余又犯了愁,糧食種子從何而來呢?
舊年就那么一點點可種之地,家家戶戶只留了一點點稻種,從哪里找多余的種子呢?
糧食種子不夠用,看看到了播種之時,人們很著急。
這時候大禹讓他的得力助手,賢臣益上奏帝舜,號招全國各地有余糧的家庭,勇躍捐獻糧種,朝廷給予高價回收,老百姓在當時都非常感激朝廷,為人民治水的恩德,大戶人家紛紛捐贈,很快的排除水災的地方都播下稻種,當年糧食大豐收,國家的糧倉一時充足,人民臉上笑開了花。
帝舜讓主管農業部門的賢臣后稷,將余糧公平的分配到貧苦大眾的家家戶戶,按照人頭公平的計算,人多的家庭分得多,人少的家庭分的少,一視同仁 一家不漏,因此人民無不歡喜。
我們看史文
『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 食少
調有余相給 以均諸侯』
這個 『予』 是救濟
『眾庶』是廣大的普通人民
『難得之食』是什么呢?
難得之食就是每個人的口糧,天下最好的食物莫過于,能止饑止渴的糧食與清水,日常生活當中就算是豐年,我們都要節衣縮食,勤儉度日,萬萬不可鋪張浪費 糟踏糧食,那是無形中消耗自己的福報,人為的制造災荒,大禹在治水的過程當中,一些地方的水災排除了,而另一些地方的人們還在受苦,因為耕地太少,連年鬧災,大禹就上奏帝舜,將脫離水災之地的糧食,衣物 調撥給尚處水災的地區。
『以均諸侯』是讓天下蒼生都分享治水以后的大豐收,賢臣益還有后稷,為此事勞苦奔波,唯恐落下一個饑民。
分配救濟財物細致而公開,兩袖清風 一顆熱心,深得人民的擁戴。
逃避是邊關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那種日子還是在原始狀態,沒有醫藥 沒有糧食,就靠打獵生活,饑一頓,飽一頓,就跟動物一樣,打到了就有得吃,打不到甚至他們好多天都吃不到一頓飽飯,當時的朝廷對這些少數民族,特別的關照,這是帝舜恩澤天下的成績。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
及山川之便利』
『行相地宜』
是考察各地的收成怎么樣,適宜種什么,在治水過程中大禹所擔負的,不僅僅是治水之事,還要部署治水之后人們的種植情況,國家的稅收這個具體情況。
哪個地區適應生長什么植物,
大禹經常與熟悉 農業種植的后稷商,讓朝廷調撥糧食種子過來,中國的版圖幅員遼闊,東南西北各地的水土 氣候,自從大禹將水災排出以后,大面積的土地需要種植什么,這必須考察到位,以備來年的糧食種子,然后將統計出來的數字,稟報朝廷。
否則種之不當 則無收獲,根據不同的地方種植不同的莊稼,因地制宜。
所以我們看到主管山林川澤官員,與主管農業的后稷,經常跟隨在大禹身后,三個人在治水過程中形影不離,都受了很多的辛苦。
中國的南方地勢低凹 氣候潮濕,適應種植水稻,而中國的北方,海拔高聳 氣候干寒,則適應種冬小麥,這都是現代人的常識。
『所有以貢』
這個 『貢』 是給朝廷所教的賦稅,供給朝廷哪種禮物,朝廷根據不同的地方,,糧食產量多少以定稅賦,地區土壤與糧食的產值不等,賦稅也不相同,朝廷所接納的貢品也各有特色,南方各諸侯國 上貢國庫的糧食是大米,北方則是麥子。
所貢給國家的都是地方的特產,民間的商人因為有了水運交通,南貨北售 北貨南售,全國的經濟網在運河交通便利以后,慢慢形成了規模,有了交通運輸的方便,全國的物流系統四通八達,各地的商品互相交流賣買,市場空前繁榮,南方人可以吃到白面饅頭,北方人也能吃到香噴噴的米飯,中國古代的四大工程,運河就是其中之一,大禹是運河之父,因此后人封大禹為山水神明。
我們再看史文
『禹行自冀州始
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
既修太原,至于岳陽』
大禹治水是從冀州開始的,『冀州』就是今天的河北省,當時的國都,地處華北平原的腹地,堯舜時期為九州之首,國家的京都所在地,
治水工程理所當然要從這里著手,先將門前的水患清理干凈,這是最緊要的,治水工程是朝廷寄于厚望,全國人民渴盼已久的大事,治水工程開始的時候,全國上下無數雙眼睛都盯著大禹,前一次治水在他的父親鯀手里,失敗告終,這次大禹能不能治水成功,帝舜心里的壓力非常之重。
『既載壺口 治梁及岐』
這個 『壺口』 就是今天的黃河壺口瀑布這里,介于陜西省與山西省交界處。
『梁及岐』
這個 『梁』 是山西梁山
『岐』是陜西省寶雞市范圍內,這之間關乎黃河流域的疏通,壺口是個關鍵的地方。
『梁及岐』是黃河流向大海的必經之路。
『既修太原 至于岳陽
覃懷致功,至于衡、漳
其土白壤,賦上上錯,田中中
常、衛既從,大陸既為
鳥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海』
這是大禹一行治理冀州水災的具體工程,大江大河的歸宿是大海。
而將冀州一帶的患水引歸黃河主流
首先要將黃河壺口這個關鍵部位
水流狹窄之處挖深挖寬
讓湍急的水流平穩通過
四面八方排 N 進黃河主流的水量非常之大,壺口是要塞,壺口這個地方經過括整以后,避免了水流的第二次漫溢。
『壺口』顧名思義,水流經過的地方,就如同整壺的水往出倒一樣,稍有不暢 則四面倒溢,淹沒田地 造成大的水災,將壺口部位加深拓寬,大禹這個方案很好 也很及時,壺口暢通以后,一路流注來的黃河水。
再也不會在上游各省滯塞停留,從源頭上減輕了患水的積滯,給后面的疏通工程減輕了負擔,壺口以南的黃河各支流。
因為主流的暢通,水位明顯下降,周邊也干燥起來,不久以后 翼洲的水災消失了,大量的陸地從新出現,被溫暖的陽光曬得干爽,人們又能播種收獲了,壺口疏通工程圓滿以后,大禹順著黃河主流經由山西省的走向,繼續引排。
『既修太原,至于岳陽』
『岳陽 』 的這個 『岳』 是太岳,我們熟悉的太行山脈。
『岳陽』的這個『陽』
是太行山脈的南邊,陽為南 北為陰。
『太原』即今山西省會
『既修太原』是將長期積滯在太原一帶的患水,引導向途經此地的黃河主流,再讓它一路流歸勃海。
『覃懷致功,至于衡、漳』
『覃懷』又稱做河內,古代中國黃河之南。
『致功』是大禹成功的將黃河,以南的大片積水排干凈,露出肥沃的黃土。
『至于衡 漳』的這個 『衡 漳』 是衡水與漳水。
『衡水』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地處京、津、石三角中心,環渤海灣這一帶。
『漳水』即今河北臨漳之水流
『衡 漳』二水 都屬黃河支流,大禹將周圍的積水引向衡 漳,再由衡 漳二水疏通黃河主流,這樣呢冀州地面上再也沒有了積水。
『其土白壤 賦上上錯,田中中』
意思是這一帶的土質,是柔和的白土,冬小麥產量很高,玉米 高梁也很好生長。
『賦上上錯』
『賦』就是稅賦
『上上』是第一等
這個 『錯』 是參差不齊,雖然是同在一洲,但土地有優有劣,朝廷根據不同地段收繳稅賦也不等,并不是一刀切,上好的地土 收上上等賦稅,產糧多則稅賦多,產糧少則稅賦少。
『田中中』是中等產糧地區,則定中等賦稅 很公平。
『常、衛既從,大陸既為
鳥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海』
這個 『常』 是常水 又名恒水
山西大同一帶
『衛』是衛水 河北靈壽一帶
『既從』是這兩支水流馴順通暢
不再阻塞
『大陸既為』的這個『大陸』
即河北巨鹿一帶,當時是水災最嚴重的地方。
『既為』跟前面的既從是一個意思
『鳥夷皮服』
這個『鳥夷』
這個 『鳥』 通島 海島的島
『夷』
是中原人對外族人民的稱謂,只要他不屬于中華民族。
我們看中華人都將他叫做外夷,這里指的是古代靺鞨族和渤海國人民。
渤海的海島上住有人,但這些人當時不屬于中原領導,大禹治水的時候,才將他們歸屬到中國的版圖上來。
『鳥夷皮服』是這個『皮服』
是這些民族還沒有融進中原文明茹毛飲血,身上穿著的是動物的毛皮,那生活條件非常落后,這些野人大禹治水的時候,給他們帶去糧食,帶去衣服,才將他們出原始的生存狀態中,解脫出來。
大禹排除了困擾著太行山脈,燕山山脈一帶的患水,這些野蠻人也喜歡的高興,沒有了水災的隔礙,他們也融入中原文明。
『夾右碣石 入于海』
大禹在翼洲治水的工作到此成功
終于將由陜北
山西 河北一帶的積水
引進黃河主流 導歸到了勃海
『夾右碣石』的 『夾右』 是順從
『碣石』這個碣石就是碣石山,就是大詩人曹操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那個碣石山,屬于燕山山脈,緊靠勃海,至此翼洲恢復了水災之前的美麗富饒,人民安居樂業。
『濟、河維沇州。九河既道
雷夏既澤,雍、沮會同』
這做何解釋呢?
今天時間到了 謝謝大家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