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292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4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1. 經營的唯一目的:創造顧客,實現盈利
從企業的定義來看,企業是一個謀利組織,是一個以盈利為前提、專門從事商品或服務的生產和流通等經濟活動的經濟組織。不管是誰創辦了企業,不論誰是企業的資產所有者,企業一旦問世,其最重要的、最迫切的目標就是如何繼續生存下去并力求生存得更好。為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其基本前提就是必須能持續盈利。為此,企業必須摒棄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式的短期行為,只有贏得顧客的理解與支持,不斷提高顧客的忠誠度、黏性度,才能保證長期穩定的利潤和發展,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對社會作出貢獻,實現多贏,形成良性循環,這樣企業才能走得更穩、更遠,否則企業的未來之路只會越走越窄,甚至把企業帶入絕境。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先生在其《管理的實踐》一書中就已提出,對企業目的唯一有效的定義就是創造顧客。企業是社會的一部分,它必須承擔其相應的社會責任。因此,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必須首先承擔起使企業持續盈利的責任,企業的不盈利甚至企業倒閉,將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因為企業經營活動唯一的目的就是創造顧客,實現盈利。
2. 經營是一個經濟系統
經濟系統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各環節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經濟元素所組成的有機整體。這四個環節分別承擔著若干部分的工作,分別完成特定的功能。對于企業來說,企業是社會經濟系統的基本構成。企業系統是由產、銷、人、發、財等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它不斷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成為投入轉化為產出的轉化器。企業系統這一將投入轉化為產出的過程,也就是企業的生產銷售和服務運作的經營過程。從企業的運作過程來看,企業內部生產銷售和服務運作的經營系統主要由供應系統、生產系統、營銷系統和研發系統構成,它們的有效運作可以保證企業的日常生產與經營,保證企業經營戰略的順利實施和生產經營目標的最終實現。
3. 經營是向外看的
企業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經濟系統,其經營活動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和制約,這種外部環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技術環境等。企業外部環境是客觀存在的,并不斷發生變化,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對企業經營來說,外部環境既存在機會又存在威脅,一些環境因素比如新技術、新發明、新市場、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者需求結構變化等,都有可能形成企業的經營機會。因此認真進行環境分析,有助于發現有利因素和機會,避開威脅,有效地實現經營目標。也就是說,對于企業經營者而言,要搞好企業經營就必須面向市場、面向顧客,必須抬頭向外看。
綜上所述,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不僅要研究國家的政治方針、政策、社會經濟等宏觀環境,還要研究行業環境,也就是面向市場了解顧客的需求以及未來行業發展趨勢,了解市場供求狀況、競爭態勢,從而發現外部的機會和威脅,并且學會利用機會,規避威脅,給自身企業及產品精準定位,進而根據定位去研究企業的生產、營銷策略,從而有效實現自己的經營目標。千萬不能閉門造車,在不了解外部的情況下,僅憑感覺和經驗來制定和實施所謂的戰略,那樣無疑會給企業的經營帶來巨大的風險。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