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605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5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我們都知道:紙是湖南耒陽人蔡倫發明的。
這個說法到底對不對?
答案是這樣的:
紙不是蔡倫發明的
但是,蔡倫改良了紙
造紙術也不是蔡倫發明的
但是,蔡倫改良了造紙術
蔡倫是個有貢獻的人,但,紙不是他發明的,一碼歸一碼,我們要實事求是。
中國歷史上第一批低造價的、從經濟上具備推廣使用意義的紙,確實是蔡倫造出來的。
但是,如果論廣義的紙,不考慮造價、不考慮實用價值、不考慮推廣價值,那么,非常肯定地說:紙,不是蔡倫發明的。
事實的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蔡倫的生卒年份是:公元 63 年至 121 年。而我們的考古工作者,直至老馮我發文的今天為止,至少已經挖出了以下這么多的紙,這些紙的年份,都比蔡倫的出生年份更早:
比蔡倫更早的紙之一: 陜西扶風出土的中顏紙,年份是公元 1 至 5 年,比蔡倫出生至少早 58 年。
比蔡倫更早的紙之二: 甘肅居延出土的金關紙,年份是公元前 52 至 3 年,比蔡倫出生至少早 66 年。
金關紙
比蔡倫更早的紙之三: 甘肅敦煌出土的馬圈灣紙,年份是公元前 65 至 23 年,比蔡倫出生至少早 86 年。
馬圈灣紙
比蔡倫更早的紙之四: 新疆羅布淖爾出土的羅布淖爾紙,年份是公元前 73 至 49 年,比蔡倫出生至少早 112 年。
比蔡倫更早的紙之五: 陜西西安出土的灞橋紙,年份是公元前 140 至 87 年,比蔡倫出生至少早 150 年。
這些還不算,真正重量級的王炸,還在下面:
比蔡倫更早的紙之六: 甘肅天水出土的放馬灘紙,年份是公元前 179 至 141 年, 比蔡倫出生,至少早 204 年 !
放馬灘紙
而且重要的是:這份出土的放馬灘紙,質量好,紙面平整,光滑,質地軟薄,還繪有細墨線繪制的山川、河流、道路圖。
也就是說,我國考古人員在甘肅天水挖出來的這個放馬灘紙,是可以在上面寫字的、真正具備書寫意義的紙張,而且,質量還很好。
順便提一下:放馬灘紙,是目前考古發現中國古代最早的紙,也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紙制地圖。
值得注意的是:不排除以后還可能挖出更早的紙。
是的,我們的考古工作,一直在刷新我們的歷史認知。
換句話說,多謝我國考古人員的辛苦和努力,現在已經完全弄清楚了: 紙,不是蔡倫發明的。
說到這里,問題又來了:既然紙最早不是蔡倫發明的,那么,為什么蔡倫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那么高呢?
答案是這樣的:
雖然說,在蔡倫之前,中國早就有了紙,但是那時候的造紙技術非常復雜,紙張造價非常高昂,很不經濟,不具備推廣意義,這也就是為什么從甘肅放馬灘紙誕生到蔡倫出生,兩百多年了,放馬灘紙一直沒有普及,為何沒普及?因為工藝復雜,造價太高, 是奢侈品 ,別說老百姓,就算官家富人也用不起。
然而,據《后漢書. 蔡倫傳》記載: 蔡倫在公元 105 年,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等便宜材料造紙,改良了造紙技術,使紙張造價變得很低廉,所以,正是因為有了蔡倫,我國的紙張,才有了推廣普及使用的意義 。
古代中國造紙流程圖
換句話說,雖然紙的最早發明人不是蔡倫,但是,蔡倫的關鍵性貢獻如下:
貢獻之一: 蔡倫改良了造紙技術,拋棄了過往的復雜技術,創造了簡單易操作的造紙技術。
貢獻之二: 蔡倫使紙的造價大幅降低,把紙從奢侈品,變成了日用品。
這就是為什么,蔡倫的貢獻大,這也就是為什么,蔡倫造出來的紙,有一個嶄新的名字,叫做蔡侯紙,因為蔡侯紙和以往的紙不同,它工序簡單、造價低廉。
事實上,紙最早不是蔡倫發明的這事,古人早就知道,例如唐朝張懷瓘在他的《書斷》中說:
漢興,有紙代簡,至和帝時,蔡倫工為之
翻譯成人話是這個意思:
自從西漢建立開始,當時人們就發明了紙,用來取代竹簡,不過,工藝造價昂貴,未能推廣,一直到了漢和帝的時候,出了個蔡倫,蔡倫這人的技術厲害,所以,從蔡倫開始,大規模造紙
說到最后,我們簡單粗暴,來個終極總結:
真相一: 紙,不是蔡倫發明的。
真相二: 造紙術,也不是蔡倫發明的。
真相三: 蔡倫改良了造紙術。
真相四: 蔡倫改良了紙,大幅降低了紙的造價,使紙的推廣使用,變成可能。
真相五: 無論怎么說,蔡倫對中華文明的貢獻,確實是很大的。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