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688 個字符,預(yù)計需要花費 2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古之圓玉,有璧、瑗、環(huán)、玦等。
璧字早見于戰(zhàn)國文字,它的小篆繼承了戰(zhàn)國時期璧字的結(jié)構(gòu)?!墩f文解字》:璧,瑞玉。圜也。從玉,辟聲。這里的瑞玉是說璧是一種玉制的祥瑞之物,它預(yù)示著吉兆和吉祥。許慎說璧是形聲字,其實?璧中的辟不只表聲,也表義。辟古代指君王和法度。君王和護國的法度是維護政權(quán)的。全字的意思是:璧是一種用玉做成的能代表天意的寶物。
瑗字早見于小篆?!墩f文解字》: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從玉,爰聲。瑗是一種用來攙扶皇帝上臺階的玉器。古代帝王被尊為天子,他的手一般是不能讓臣下接觸的,當皇帝上臺階時,臣下要扶著他,只能用瑗作中間物。
《荀子·大略》載:問士以璧,召人以瑗,絕人以玦,反絕以環(huán)。
璧,古時進行國事訪問時,用璧表達相見之禮,在各國交往時,也往往用璧作為瑞信,既表示祝賀吉祥,同時又是一種憑信。
瑗,主要用以召人。天子召見諸侯,諸侯召見卿大夫、士的時候,都要命人拿著瑗,以為信物。
環(huán),主要用以君免臣罪,許回復(fù)任;既可作符信,也可作裝飾品或配飾。
玦是一種圓形而中間有孔、邊緣有斷豁的佩玉。正是玦的這個豁口,因而產(chǎn)生了絕、斷絕的意思。表示君臣關(guān)系已經(jīng)斷絕,返回?zé)o望。
《荀子·大略》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邊境,或遠離京都的地方),三年不敢去(離開),與之環(huán)則還,與之玦則絕。
璧、環(huán)、瑗三者形狀相同,區(qū)別僅在中間孔的大小,孔大的叫瑗,孔小的是璧,孔介于兩者之間的為環(huán)。這里的所謂大小在《爾雅·釋器》里有一個簡單的標準: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邢禹疏: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于孔者名璧。
玨,聚合在一起的兩塊玉。
丸趣 TV 網(wǎng) – 提供最優(yōu)質(zhì)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