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650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2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我們經常說的,強調的,自覺做好相關的事情,但是事實上,自覺是建立在一定的條件和環境上的。
首先來看,為什么要自覺。也就是說是比較容易做的,但是也不一定要求你嚴格去做的,有影響,但是影響并不是太大,介乎于要與不要的邊界,所以才提出要自覺。
對于個人來說,是可以做到的,但也可以不去做。所以這個時候的自覺就跟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了。
比如排隊,自覺間隔。文字提出,現場語音廣播,說要自覺排隊、自覺間隔 1 米,但是很多人并不能自覺做到?;蛘呤强吹酱蟛糠秩瞬蛔杂X的時候,自己也就不自覺了,不排隊也不間隔。換句話說,如果大部分人都排隊并間隔的時候,你后來的也會自覺排隊間隔。這是環境影響你自覺行為的一種。
還有一種環境會影響到自覺的就是設置。用物件間隔開來,人為阻止不自覺,那么人人都會自覺按照設置來去排隊和間隔,這是在環境限制條件下的自覺。
再有一個,自覺也是跟個人信念和紀律有關。如果自身認識不到或者不在意公眾的意識的話,也不會自覺去做一些集體要求的事情。
這樣看的話,要做到自覺,要從個人意識上去提醒和環境物件上去人為設置。
個人意識上怎么去提醒呢?我覺得是以公眾的意識去影響個人的意識,并讓個人覺得不好意思或是有損形象而自覺。意識到不自覺的行為不好,才能意識到自覺,做到自覺,當大部門人做到的時候,也就比較容易有自覺的環境了。
環境物件的設置,那就比較的具體了。要怎樣就直接改成怎樣來設置,比如通道,比如跑步等等。
始終自覺是有條件的自覺,而我們所向往的都是美好的自覺,我們也需要美好的自覺!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