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393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4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這些問題有沒有困擾過你呢?
糯米蒸煮后為什么是粘的?
糯米涼了為什么不好吃?
南方的線米為什么難吃?
大米粥為什么越煮越粘糊?
煮大米粥為什么要放堿?放堿到底好不好?
煮粥放堿為什么會變色?
飯做澇了是怎么回事?
糯(nuò)米是大米嗎?
糯米當然是一種大米!
我國種稻有七千年歷史,把稻(旱稻和水稻)的籽粒脫殼后即為大米。大米根據 粘性(糯性)不同可分為:秈(xiān)米、粳(jīng)米、糯米。其中秈米粘性最差,粳米居中,糯米粘性最好。
秈米,也稱線米兒,主要出產于兩廣、云貴川等地區,因為秈米煮熟后顆粒不粘連,不軟糯,所以秈米不太好吃。
糯米,北方人也稱江米,我們小時候吃的江米條就是用糯米炸制而成的。糯米比較好辨認,不透明,呈蠟狀。
粳米是北方的主要大米品種,粘性適中,是做米飯的首先食材。
秈米、普通大米、糯米的比較
糯米到底有多粘?
糯米砂漿 也被戲稱為有機水泥!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將糯米湯、熟石灰以及沙石混合,調成糊狀,制成了超強度的糯米砂漿。通常用于建造陵墓,寶塔,城墻等大型建筑物,明代長城的磚縫中就檢測出大量的糯米成分。
現在,許多企業生產的糯米涂料、糯米膠開始替代傳統的化工膠水。
糯米膠
蒸煮后的糯米究竟為什么粘?
我們先從淀粉說起,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一種叫直鏈淀粉,大約由 500 個葡萄糖分子組成的高分子,連接起來排列成直線狀,一種叫支鏈淀粉,大約由 1000 個以上的葡萄糖分子組成高分子,排列成網狀結構。
直鏈淀粉易溶于水,能被人體直接吸收。支鏈淀粉不易溶于水,但顆粒吸收水能輕微溶脹,隨著溫度升高,淀粉分子振動劇烈,造成氫鍵斷裂,斷裂的氫鍵與較多的水分子結合,水分子的進入增加了淀粉結構的無序性,顆粒間空隙減少,從而變成粘稠狀,也稱 糊化。通俗地說,蒸煮后,淀粉分子無組織無紀律,成為一灘爛泥?。?!糊化后的淀粉易被淀粉酶反應掉而吸收。
糯米淀粉中支鏈淀粉占 80%以上,直鏈淀粉較少,所以蒸煮時比其他米要粘。秈米只有直鏈淀粉,蒸煮幾乎不粘。我們吃的東北大米的直鏈和支鏈淀粉都比較豐富,所以煮出的米飯既好看也好吃。
粽子為什么熱時軟?涼時硬?
小伙伴們都知道,粽子涼了就會變硬了,不軟糯當然就不好吃了。這是因為 支鏈淀粉冷卻后,分子間隔變小,部分溶脹時進入淀粉分子中的水分子離開,淀粉分子由高溫時的疏松狀態變為低溫時緊致狀態,從而變硬。所以吃粽子最好要趁熱吃。做好的米飯,敞口久放,又回變成干硬的米粒也是這個道理。
小貼士
通常所說的淀粉遇碘變藍,說的是直鏈淀粉,支鏈淀粉遇碘變紫。
普通大米蒸煮時,為什么也會粘稠?
和糯米淀粉相比,普通大米(粳米)中直鏈淀粉、支鏈淀粉含量都適中。前面說過,直鏈淀粉更易溶于水,支鏈淀粉不易溶,但可以溶脹 , 所以在水煮過程中,粥 煮的時間越長,支鏈淀粉糊化程度越高,粥就會越粘稠。
做干飯時,如果水太多,淀粉糊化程度加大,米飯會很粘稠,這就是我們說的做澇了,也不好吃。
許多人喜歡煮粥時加堿,加堿后的的粥更粘稠。這是為什么呢?我們知道,高溫蒸煮是通過外力破壞氫鍵,使其糊化,加堿后,堿中的氫氧根會使淀粉中的氫鍵被快速破壞,所以 加堿后可降低蒸煮的溫度,縮短蒸煮的時間,增加稠度。
但加堿后,米中的某些有機物和堿反應會變黃或變綠,且使部分維生素被破壞,造成營養素流失。所以,煮粥時,盡量少加堿。
從上面信息我們可以得知,糊化程度受水量、溫度、酸堿度的影響。共話端午?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