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263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4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學易經智慧,解人生百惑!每天五分鐘,輕松學易經!
重播
00:00/00:00正在直播
由著名易學明師徐丙昕主講!易經指導生活,共建和諧社會!
第九講 與時偕行
主講、文 / 徐丙昕
我們現在常用一個詞叫與時俱進,要求我們要跟上社會發展的形勢,變革圖新。這個詞來源《易經·文言》原句是: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就是說終日努力向前,不停地勤奮工作,才能夠跟得上形勢的發展,才能配得上你所處的地位與時代。
《易經》認為事物如果要臻于完善,要保持完善的狀態,它的運行就必須在恰當的地位、恰當的限度、恰當的時間。時間在這個恰當的觀念中是個重要因素。冬天穿皮襖是恰好,夏天穿皮襖就不是了。所以與時偕行是一種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時行時止,要求人的行為與天地人萬物的運動變化產生協動,發生共振,在相通相協的一致性中順暢地實現人的存在。
就時的自然屬性來說,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規律性。也就是說,今年是公元 2016 年,那么 2015 年就永遠地過去了,過去了就再也回不去了,也就成了此情可待成追憶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這就是時間的客觀性,規律性。就時的社會屬性來說,它又受到參與其中的人的活動的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是近兩百年來從積貧積弱到經濟崛起,作為生在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我們趕上了一個較好的時代。所以作為個人,第一就是尊重時的客觀存在;第二則是通過人主觀的努力,來識時之義,知時之行,觀時之變,用時之機。就像《系辭》中所言:先天而天弗韋,后天而奉天時。人的道德智慧修養就在這對時的認識把握和與自然存在的妙合無間的境界上。
但是如何才能識時之義,知時之行,觀時之變,用時之機呢?這主要在于知幾?!断缔o》中說: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易經》這本書,是圣人用來探究極其深奧神秘而難以預知東西,是研究變化前的蛛絲馬跡,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一葉知秋。只有研究通了這些,就能夠會通理解天下的心志。從而就能夠成就天下的事務。唯有明曉掌握了這些,那么也就能夠做到不必費心用力著急就能快速達成你的理想目標。又引孔子語,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爻不餡,不爻不讀,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這里的幾,也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細微前兆,在事物發展的萌芽階段就準確地分析它的趨勢把握住極其微妙的時機,這就是知幾。所以孔子才說:知曉幾兆的人,可以算得上擁有神妙本領人了吧。君子是見幾而行動,不是終日死等機會。我們同樣也要學會知幾的本領,與時偕進!
聲明:
1、《丙昕說易經》系列視頻,由北京昕盛明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制作。本系列視頻僅為學術交流所用,轉載請注明出處,嚴禁用于商業用途。
2、以上文字部分根據徐丙昕先生講座整理,版權歸北京昕盛明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所有。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