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114 個字符,預(yù)計需要花費 3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書非借不能讀也想必不少人都聽說過這句話,直譯過來就是:書不是借來的就不能認認真真地去讀。
這句話最早出自清代詩人、散文家袁枚寫的散文《黃生借書說》,袁枚在文章里對黃允修大講借書的好處,借來的書才珍貴,買回來的書不會好好讀,還以皇宮貴族、富甲一方的仕族打了一番比方,說四庫全書有幾個人讀,祖輩藏書子孫輩棄書的多的是,末了還獻身說法,說自己小時候就常去一戶姓張的人家借書,因為是借來的,所以非常珍惜,晚上都能夢到書中讀的內(nèi)容。還夸下海口,說如果借他的書回去讀,黃生定能高中狀元!
當然,不出所料,黃允修抱著借來的書回去認認真真地去讀了,最后真的考中進士,并擔任知縣一職,完美印證袁枚的書非借不能讀也這句話。
其實,說這么多,主要是想談?wù)? 古代讀書人是怎么讀書的。比起現(xiàn)代人讀書的便利,古人讀書可沒有那么容易。
黃允修
我們拿開頭所寫的《黃生借書說》里的讀書人黃允修為例,黃允修是個上進的青年,特別喜歡讀書,可是在那時候,并沒有公共圖書館,而他又是個窮書生又沒什么錢,買書也是無望。
那怎么辦呢?去當?shù)夭貢思医钑鴣碜x。
歸有光
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提到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把借來的書擺滿了書架,作者一個人居住在室內(nèi),有時吟誦詩文,有時又靜靜地獨自端坐,靜靜地聽自然界各種各樣的聲音。
(動圖來自網(wǎng)絡(luò))
宋濂
明代詩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小的時候家境貧寒,但是他特別好學,沒有書就去藏書之家借,因為約定了還書日期,他就把整本書抄寫一遍,即使在冬天里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也要趕在還書日期到來送還給人家。
因此,宋濂得以遍覽群書。
歐陽修
在《歐陽修集》記載了歐陽修這樣一個故事:公年十歲,在隨。家益貧,借書抄誦。州南大姓李氏子好學,公多游其家,于故書中得唐韓昌黎文六卷,乞以歸,讀而愛之。為詩賦,下筆如成人。都官曰:‘奇童也,他日必有重名。’
歐陽修少年時期,家里沒有書可以讀,他就到鄉(xiāng)里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還進行抄寫。比較厲害的是,歐陽修還沒有抄完,就已經(jīng)能夠背誦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古代的讀書人借書是常有的事,也是十分正常的社會現(xiàn)象。不光是家境貧寒的人借,就是家有藏書的人也會借,以此來增廣學文。
如今,我們的讀書之便利,不知道比古人強多少倍。不說大大小小的書店供人買書,就是各地眾多的圖書館也可任意借書。
書非借不能讀也,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袁枚的《黃生借書說》,其實袁枚意在通過這篇文章勸勉人們 不要因為條件不利而卻步不前 ,只要有志向,有決心,不利的條件,反而可以催人奮進,取得成績;也提醒人們 不要因為條件優(yōu)越,而貪圖安逸,養(yǎng)成不求進步的惡習,要珍惜時間,珍惜擁有的學習條件,好好學習。
丸趣 TV 網(wǎng) – 提供最優(yōu)質(zhì)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