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2553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7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本報實習記者 許禮清 記者 李向磊北京報道
按照一般規(guī)律,中秋節(jié)前后便是最早開始吃蟹的時候。
今年中秋提檔至 9 月 13 日,而據了解,正宗陽澄湖大閘蟹 9 月 23 日才會在常熟沙家浜開捕。不過,盡管大閘蟹還沒有上市,朋友圈、電商平臺等各種預售的大閘蟹禮品券早已供銷兩旺。據悉,大閘蟹禮券價格從幾十到上千元不等,而這些紙螃蟹似乎并不像禮券票面價格那樣尊貴。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大閘蟹禮券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期限的蟹卡或券,比如兩年或者三年的有效期內,消費者均可在大閘蟹上市期間提取實物。另一種就是長期有效,即每年大閘蟹上市均可使用,不設時間限制。
對于卡券式的銷售策略,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這種大閘蟹券屬于預售券,需要消費者提前購買,然后大閘蟹上市之后再提貨。事實上,這樣的禮券背后隱藏著的巨大的商業(yè)邏輯,本質上就是一種商品證券化的形式。而螃蟹券預售之后,一般要等到大閘蟹上市才能夠完成交易,這實際上就形成了期貨。
卡券時代的大閘蟹
因螃蟹對儲藏的要求較高,卡券的形式可讓消費者在想吃的時候再進行提貨,這樣較為方便。
根據記者了解,目前很多大閘蟹都是以卡或者券的形式進行銷售。一位從事售賣大閘蟹的人士告訴記者,因螃蟹對儲藏的要求較高,卡券的形式可讓消費者在想吃的時候再進行提貨,這樣較為方便。
記者了解到,中秋節(jié)未至,很多商家就已經開始兜售大閘蟹禮券。禮券價格從幾十到上千元不等,價格差異極大。另外,經記者調查發(fā)現,這些螃蟹的實際價格也并非票面標注的那么昂貴。
記者咨詢一位大閘蟹銷售人員,該人士聲稱公司需要定制一批票面價值較高,但實際銷售價格較低的蟹券送客戶。目前公司的大閘蟹禮券分為 A2 型、B2 型、C2 型和 D2 型四種規(guī)格。其中,A2 型卡券票面標注 888 元,但實際售價僅為 203 元;B2 型票面標注 1588 元,實際售價為 293 元;C2 型、D2 型票面分別標價 2288 元、3188 元,而實際售價為 432 元、702 元。卡券均是統一定制,禮券上的金額都是比較吉利的數字,雖然看著高昂,但并非實際購買價格。現在很多公司和消費者都熱衷團購此類禮券送禮,因為價格實惠還有面兒。
記者以公司預算有限為由繼續(xù)詢問該工作人員,是否可以將蟹券票面價格再次提高。該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如果購買數量較大,自己可以去和公司協商一下。
由于目前蟹券并沒有市場指導價,也沒有行業(yè)指導價,因此高定價、低折扣的銷售模式得以盛行,以此吸引消費者購買。一位倒賣大閘蟹禮券的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低價競爭造成行業(yè)出現惡性循環(huán),有的商家為吸引客戶標注 4 兩大閘蟹,但最后只發(fā) 2 兩的屢見不鮮。現在淘寶等各平臺到處都有賣大閘蟹券的,而且一個比一個便宜,所以以防收購之后難以再次銷售,他一般只收取固定品牌,雜牌一律不收。
禮券經濟
禮券經濟表面看上去很繁榮,但其中有著極大的危害,包括公共利益的犧牲、公共財產的流失等。
與近年的月餅證券化無異,當大閘蟹也被市場賦予禮品意義的同時,出現大閘蟹證券化的銷售模式并不意外。大閘蟹禮券背后的金融邏輯也由此展開。
宋清輝告訴記者,如今的大閘蟹禮券與月餅證券化一樣,其本質上還是一種商品證券化的形式。
宋清輝向記者舉例說:比如月餅廠商印 100 元月餅券,65 元賣給經銷商,經銷商 80 元賣給消費者 A,A 將票送 B,B 以 40 元賣黃牛,廠商最后以 50 元向黃牛收購。在這個過程中,沒人生產月餅,但是廠商賺 15 元,經銷賺 15 元,A 送人情,B 賺 40 元,黃牛賺 10 元。這個過程就是月餅證券化。宋清輝表示,這個邏輯現在用在蟹券上也一樣。螃蟹券預售之后,消費者先付錢購買卡券,一般等到大閘蟹上市再提貨,實際上這期間就形成了期貨。
鴻門資本創(chuàng)始人莊帥表示,這實際上是一個類似于交易所的虛擬交易,這種禮券可以被頻繁交易,其價格會根據券的多少以及品牌的價值,商品的價值等因素進行波動,所以有人稱之為證券化的操作也不無道理。
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能夠資產證券化,但最關鍵的是有的商品證券化最終可能會導致一種不良的結果。例如若商家不用飼養(yǎng)螃蟹、不用生產月餅,通過金融手段就可以賺取大量資金。但這樣操作帶來的惡果就是商家不再重視產品本身,而最終買單的只能是普通的消費者。宋清輝說。
莊帥告訴記者,這種禮券分為采購期、發(fā)放期和回收期幾個環(huán)節(jié)。根據時間周期不同,卡券的收購價格也不同。螃蟹上市時間不一,價差也很大。例如陽澄湖開湖捕撈后的短時間之內,大閘蟹的價格往往較高,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則會出現浮動。而蟹券的價格,往往都參照大閘蟹價高時制定,所以用蟹券換來的大閘蟹已經不值售價的現象并不少見。
由于這類卡券送禮比較隱蔽,其目標客戶基本都是一些禮品公司或者企業(yè)。雖然表面看似價格高昂,但一般商家賣出去的券價格都很優(yōu)惠,因為在其中存在一個利益鏈條,比如并不是每張券都會進行兌換。禮券沒有進行兌換,但也沒有出售給黃牛,這就相當于商家白賺。莊帥說。
中國食品行業(yè)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這類卡券在中國已經流行多年,是商家為促進銷量采取的一種特有的營銷手段和方式。這類禮券便于流通,也便于變現。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禮券售賣方式,假貨跟黃牛的出現不可避免。
記者查詢某二手交易平臺發(fā)現,回收大閘蟹禮券的黃牛不在少數。大部分都是明碼標價,有的甚至表示量大可以加價回收,但只要固定品牌的禮券。而上述大閘蟹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黃牛手上的卡券真假難辨,購買的消費者應該不是很多。記者詢問該工作人員,若黃牛手中大量禮券無法二次出售,商家是否會進行回收,他表示自己公司不會進行回收。但有黃牛向記者透露,如果禮券數量巨大,商家回收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的。
宋清輝表示,禮券經濟表面看上去很繁榮,但其中有著極大的危害,包括公共利益的犧牲、公共財產的流失等。因為送禮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交換的行為,消費者送禮之后,可能會交換到更大的價值。但在這個過程中,商品價格被不斷抬高、假貨充斥市場等惡果最終只有消費者買單。
禮券交易背后隱藏著很多復雜的情況,交易方式越多越復雜,可操作的利益空間就越大。相比前幾年,現在這種‘禮券經濟’還是有所下降。現在都在講重視用戶體驗,送禮也一樣,收到禮券再去兌換,有時候會給收禮的人帶來不便,也會影響送禮的質量。就我個人觀點而言,我認為近年來整個‘禮券經濟’的市場在萎縮。莊帥表示。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yōu)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