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858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3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 倉頡傳說 】
倉頡傳說(民間傳說)是陜西省白水縣和洛南縣自古以來人們用方言口口相傳的、以倉頡造字為主要題材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學。它主要講述了倉頡造字的復雜過程,同時,還包含了用字敬字、降妖伏怪、斗智斗勇、圣人顯靈、木石變形、解釋節氣地名等內容;表達了當地勞動人民對倉頡的感恩和崇拜之情。
白水縣和洛南縣位于黃河西岸、秦嶺腳下的陜西東部,同屬黃河流域。地理位置在東經 109°16′27″至 109°49′52〞,北緯 33°52′00″至 35°27′09″之間。總面積 3777.3 平方公里,人口 76 萬。
這里留有花石浪猿人遺址與下河西遺址,很早以前就有人類居住。春秋之前兩縣各有所屬,戰國時代同歸于秦。分別在戰國中期和秦統一之后建立縣制。此后歷代雖幾度更名,但縣制始終未變。
有關倉頡傳說最早見于戰國時代的文獻里;到了秦漢時代,這一傳說流傳開來;此后歷代有關漢字的史籍資料,多有提及。
白水是傳說中倉頡的生活和卒葬之地。據《白水縣志》記載:倉頡居楊武,卒,葬衙之利鄉亭。傳說倉頡曾在洛南造字作書,《策海·六書》載有:倉頡登陽虛之山,臨于玄扈洛汭之水,……指掌而創文字。這里留下了大量有關倉頡傳說的遺跡遺物。自先秦以來,歷代當地勞動人民不但傳承了這些傳說,而且不斷地完善和豐富著這一傳說,從而使之流傳更廣,影響更深。
倉頡傳說展現了中華民族智慧、奉獻的寶貴精神和偉大的創造力,具有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的價值。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2002 年,白水倉頡廟和墓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名錄;2010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由倉頡傳說而來的谷雨節確定為中文語言紀念日,2013 年,倉頡傳說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入小學語文教材。倉頡作為文字之祖的形象已經確立在人們的心中。倉頡傳說已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讓青春釋放不一樣的色彩,用藝術渲染最獨特的少年夢想——2018 首屆絲路國際青少年文化藝術周日前已籌備就緒,即將于今夏 8 月 10 日起在陜西商洛洛南音樂小鎮開幕。
編輯 tt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