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3693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10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1、什么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癥狀。重型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部分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見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
2. 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避免聚餐。
(3)少去公共場所。
(4)經常開窗通風。每天早中晚均應開窗通風,每次通風不低于 15 分。
(5)保持居室清潔。
(6)勤洗手。外出歸來、飯前便后、咳嗽打噴嚏時用手捂口鼻后,都應及時洗手。
(7)外出佩戴口罩。
(8)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9)做好健康監測。
(10)不接觸、獵捕、加工、運輸、宰殺、食用野生動物。
3. 口罩如何正確選擇?
建議選擇合適的口罩類型,不過度防護。高風險暴露人員建議佩戴符合 N95/KN95 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中等風險暴露人員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低風險暴露人員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兒童選用性能相當產品),居家、通風良好和人員密度低的場所也可不佩戴口罩。
4. 口罩如何正確佩戴?
醫用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口罩顏色深的一面向外,有鼻夾的一邊向上;上下拉開褶皺,包覆住口鼻及下頜;按捏鼻夾,使之緊貼鼻梁,防止側漏。
5. 口罩如何保存和清潔?
(1)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懸掛在潔凈、干燥通風處,或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口罩需單獨存放,避免彼此接觸,并標識口罩使用人員。
(2)醫用標準防護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劑、加熱等方法進行消毒。
6. 口罩什么情況下需要更換?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在保障公眾健康的前提下,可適當延長口罩使用(使用時間、使用次數)。
醫用標準的防護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專人專用,人員間不能交叉使用。高風險人員在結束工作、中途進餐(飲水)、入廁等脫下防護裝置后,重新進入需更換。較高風險人員在接診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換。其他風險類別暴露人員佩戴的口罩可反復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規程洗手,佩戴時避免接觸口罩內側。口罩臟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
7. 使用過的口罩如何處理?
(1)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即可。
(2)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佩戴的口罩,不可隨意丟棄,應視作醫療廢棄物,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有關流程處理。
8. 怎樣保證洗手效果?
洗手是減少手部細菌、病毒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之一,正確洗手是關鍵。正確洗手是指使用流動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每次洗手應揉搓 20 秒以上,應確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縫、指甲縫、手腕等處均被清洗干凈。不方便洗手時,可以使用含乙醇成分的免洗洗手液進行手部清潔。
9. 什么時候需要洗手?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為了避免經手傳播,應注意洗手,洗手頻率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以下情況應及時洗手:外出歸來;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觸過唾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噴嚏用手遮擋后;護理患者后;準備食物前;用餐前;上廁所后;接觸公共設施或物品后(如扶手、門柄、電梯按鈕、錢幣、快遞等物品); 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處理嬰兒糞便后;接觸動物或處理動物糞便后。
10. 外出不方便洗手時,該怎么辦?
可選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清潔特殊條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過氧化氫手消毒劑使用時用量要足夠,要讓手心、手背、指縫、手腕等處充分濕潤,兩手相互摩擦足夠長的時間,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發之后再停止。但是,對公眾而言,不建議以免洗的手部消毒液作為常規的手部清潔手段,只是在戶外等沒有條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時候使用。
11. 常用的家庭消毒方式有哪些?
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 度 30 分鐘、乙醚、75% 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消毒是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重要措施之一。家庭用可選擇含氯消毒劑(如 84 消毒液)、含醇的消毒劑(如 75% 的酒精)。含氯消毒劑有一定腐蝕性,達到消毒時間后,需要用清水擦拭。
12. 如何進行家庭消毒?
(1)家居表面保持清潔。門把手、電話機、手機、電視遙控器、桌面、地面等經常接觸的表面,每天清潔,必要時可以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劑等擦拭消毒, 也可直接使用消毒濕巾。
(2)口鼻分泌物處理。家人咳嗽、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掩住口鼻,過的紙巾等垃圾要放入垃圾袋,并及時處理,其他家庭成員避免接觸。
(3)外出衣物經常換洗,必要時可以煮沸消毒,或使用含氯消毒劑等浸泡消毒。
13. 居家使用化學消毒產品,應注意哪些事項?
(1)75% 酒精。直接使用,擦拭或浸泡小件物品,擦拭物體表面、皮膚和手等。要注意遠離火源。
(2)含氯消毒劑。建議根據產品標簽說明書進行使用,常用的居家消毒濃度為 250mg/500mg/L。可用于白色棉織物、耐腐蝕物品及物體表面的擦拭消毒,或者小件物品的浸泡消毒,如浸泡餐飲具 30 分鐘。
(3)免洗手消毒劑。在手部沒有可見污染時,可直接涂抹、揉搓使用,如果手部有污染時,可在洗凈雙手后使用,取適量手消毒劑(一般擠壓或者按壓手消毒劑瓶一次,擠出的手消毒劑不少于 1mL), 進行充分揉搓,1 分鐘后即可達到消毒作用。
(4)化學消毒劑使用時應注意化學消毒劑的漂白性、腐蝕性等。做好個人防護,如戴橡膠手套等防滲透手套。化學消毒劑要妥善保存,密閉瓶蓋放置在陰涼通風及兒童不易接觸的位置。
14. 上下班途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盡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上下班。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盡量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盡量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有條件時至少 1 米), 有條件時路上可打開車窗。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上班途中建議佩戴手套,一次性使用手套不可重復使用,其他重復使用手套需每天清洗消毒。
15. 乘坐電梯有哪些注意事項?
疫情流行期間,盡量避免乘坐電梯。如確需乘坐,要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盡量選擇人少的時候乘坐,并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盡量避免用手指直接接觸按鈕。如手指直接接觸電梯按鈕,不要直接觸碰口、眼、鼻,并及時洗手。每日及時對電梯間進行消毒。
16. 在辦公區域有哪些注意事項?
建議辦公區域每日通風 3 次,每次不低于 15 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在能夠保證適宜室溫的情況下,可持續通風換氣。人與人之間保持 1 米以上距離,多人辦公時要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接待外來人員雙方佩戴口罩。打噴嚏或咳嗽時用過的紙巾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若當時沒有紙巾可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堅持在進食前、如廁后、打噴嚏咳嗽用手捂后、手臟時規范洗手。辦公區環境保持清潔。
17. 召開會議應注意哪些事項?
疫情流行期間盡量不開會、少開會、開短會,可采用視頻會議等形式開會。如必須開會,應保持會議室通風,參會人員要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進入會議室前洗手,開會人員間隔至少 1 米以上。盡量使用自己的水杯,外來人員使用瓶裝水或一次性紙杯,共用水杯使用過后應及時消毒,可用消毒柜或沸水煮 15 分鐘,消毒后用流動的水沖洗干凈。會議結束后場地、家具采用含有效氯 250-500mg/ L 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也可采用有效的消毒濕巾進行擦拭。
18. 員工食堂有哪些注意事項?
采用分餐進食,避免人員密集就餐。餐廳每日消毒至少 1 次,餐桌椅使用后進行消毒,餐具用品須高溫消毒。操作間保持清潔干燥,嚴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肉蛋類煮熟煮透。建議營養配餐,清淡適口。
19. 工作期間身體鍛煉有哪些注意事項?
不建議多人集中鍛煉。建議個人可適當、適度活動,提高身體抵抗力。可做一些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運動和健身操,也可以在座位區域做一些簡便易行的運動。
20. 如何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指能提供全面、均衡營養的膳食。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建議適當食用魚、肉、蛋、奶、豆類和堅果等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與膳食纖維。適量多飲水每天不少于 1500 毫升,多喝白開水。食物種類多樣,葷素搭配。不要聽信偏方和食療可以預防、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說法。
21. 普通公眾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疫情可能導致公眾焦慮、緊張等心理應激,為減輕疫情對大眾心理的干擾和可能造成的心理傷害,促進社會穩定,需注意心理健康防護。
(1)從權威媒體了解疫情和相關科學防護知識,規律生活,適度鍛煉,讀書,聽音樂等。
(2)要知道在疾病流行期間,出現恐懼、緊張和焦慮等情緒,是自然的,不必過度緊張。
(3)積極心理調適:與他人多交流,相互鼓勵相互心理支持,轉移注意力。要以積極的態度工作、生活,注意休息,放松自己,自我安慰激勵。可以進行呼吸放松訓練,有氧運動,正念打坐,冥想等方式來調適情緒。不要采取否認、回避退縮、過分依賴他人、指責抱怨、轉移情緒發脾氣、沖動等不良應對方式。減少咖啡攝入,特別不要試圖通過煙酒來緩解緊張情緒。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