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4391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11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來源:【沈陽日報 - 沈陽網】
志愿者們細化防控措施,對公交車進行集中消毒及車輛通風、清潔等工作。
秋風徐來,暑氣漸清。全民參與疫情防控的沈陽,又迎來一個沉甸甸的收獲季節。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沈陽市文明辦第一時間發出《關于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區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所、站) 的陣地堡壘作用,組織各界社會組織和廣大志愿力量迅速集結、逆向而行,發揮特長,有序參戰,盡己所能支援和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值守點位、入戶排查、協助核酸檢測、物資運送……那一抹抹溫馨的志愿紅,溫暖和鼓舞著戰疫路上每一位守望相助的沈陽人,也繪就了 2022 年這個不同尋常的金秋時節最美的風景。
據統計,截至 9 月 12 日,全市共招募上崗志愿者 4.76 萬人,累計服務時長達 74 萬小時,服務市民群眾 547 萬人次。
工作中,志愿者們無懼風險、接續奮戰,用樸素的大愛與無私的奉獻匯成了抗疫必勝的磅礴力量,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姿態和勇氣唱響了一曲沈陽志愿者的英雄贊歌。
特殊關愛讓居民心里溫暖如春
——沈陽市志愿服務組織助力一線抗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新一輪疫情防控工作中,沈陽市數十家志愿服務組織在沈陽市志愿服務聯合會、沈陽市志愿服務基金會的指導下,迅速響應、聽從指揮、有序參戰,努力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溫馨志愿紅,廣大志愿者用特殊時期的關愛行動,讓居民心里溫暖如春。
5 小時完成 19.2 噸物資分揀打包
再遞給我 5 份白菜!這邊還差 10 份雞蛋!8 月 30 日晚,燈火通明的皇姑區白龍江小學似乎與萬籟俱寂的夜色格格不入——面對 19.2 噸物資分揀、打包的緊急任務,大批志愿者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在沈陽市志愿服務聯合會、沈陽市志愿服務基金會指導下,利州公益協調市陽光志愿者協會、天優公益、普助公益、蔚萊公益等 20 余家志愿服務組織 84 名志愿者正火速增援物資保供一線。
在分揀現場,志愿者與時間賽跑,與疲勞抗爭,手提十幾斤重的物資,腳不停歇,頻繁往返于各個點位之間。志愿者們有的是年過七旬的退休人員,有的是老師,有的是社區干部,有的是返沈大學生,有的夫妻齊上陣,還有的帶動全家參與分揀。大家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以流水線方式對物資進行分裝與打包。歷經 5 個小時的努力,終于完成了 19.2 噸物資的分揀、打包工作。
隨后,志愿者們爭分奪秒地對蔬果糧油等生活物資一一進行清點,以份為單位搬運裝箱,陸續送到封閉靜態管理區域的居民手中,為他們送去關懷和溫暖。
打造心堡壘,筑牢防控網
為了進一步落實市文明辦關于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總體工作要求,8 月 29 日,沈陽市天優公益服務中心依托沈陽市 12355 青少年綜合服務臺心理咨詢熱線,面向全市開展 24 小時疫情防護心理熱線志愿服務,10 名心理專家 24 小時守候,為廣大市民心靈戴上口罩,幫助消除不良情緒,預防、減輕、控制疫情所導致的心理傷害,減緩疫情所造成的社會影響,促進社會穩定。
在大東區儷城社區 3 號崗亭出入口服務的志愿者蔚立娜不停地對往來人員進行體溫測量、登記信息。同時,沈陽市天優公益服務中心的骨干志愿者還分別在和平區富海瀾灣社區、安泰社區等小區點位,嚴格落實防疫政策,配合社區做到防控工作心中有數、肩上有責、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手中有策,為社區居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
一抹志愿紅溫暖眾人心
沈陽市溫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招募 72 名志愿者組建志愿服務隊,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投身疫情防控最前線,為居民開展心理服務、維護秩序、看碼查驗、入戶排查、物資搬運等志愿服務,用一抹抹志愿紅溫暖居民心。
作為志愿者,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沖鋒在前。每天都很辛苦,但卻非常充實。疫情防控工作中,志愿者們化身戰斗員、宣傳員、管理員、防疫員、服務員,收集居民需求、幫助居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為孤寡老人、困難居民等特殊群體提供上門服務……志愿服務隊共為 50375 人次提供志愿服務,服務時長達 526.75 小時。
同時,由心理咨詢師組成的溫馨心理志愿服務隊,利用專業特長開通 4 條熱線,面向社區及居家隔離居民提供線上心理援助,先后為 40 余名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一對一心理健康疏導。志愿者們還在社區內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在為居民減輕心理壓力、緩解焦慮情緒的同時,增強居民抗疫勝利的信心和決心,為居民織牢心理防疫網。
若有戰,召必回!退役軍人再集結
社區現在是不是缺志愿者?我居家辦公,我頂上!見沈北新區道義街道太陽城社區發布志愿者招募令,轄區居民馬睿積極報名。
馬睿是 2013 年退伍的老兵,也是太陽城社區向陽老兵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的一名志愿者。8 月 23 日,馬睿帶著《請戰書》,和妻子秦明明一起來到核酸檢測采樣點,參加戰疫。今年 3 月份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秦明明就響應號召做過志愿者。放心吧,我愛人早把‘崗前培訓’都給我做好了,我倆保證完成任務。馬睿說。
上次讓你孤軍奮戰,這一次我們并肩作戰,一起給孩子做個好榜樣!馬睿與秦明明攜手并肩,奮戰抗疫一線,每天為 2000 余名居民進行掃碼登記,舍小家顧大家,演繹出特殊時期夫妻間的別樣情深。
今年 8 月 1 日,太陽城社區以辦理退役軍人優待證為契機,凝聚轄區 215 名退役軍人力量,成立了向陽老兵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向陽老兵是他們自己擬定的名字,意為退役軍人要向陽而生,把溫暖帶給大家。8 月下旬以來,共有 30 余名像馬睿這樣的向陽老兵先后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協助核酸檢測采樣、宣傳防疫四件套、場所碼發放、居家隔離人員物資配送……每個防疫環節,都能看到向陽老兵的身影。截至目前,他們累計完成了 21000 人次的助采工作,張貼防疫宣傳資料 40 余次,站崗值守 300 余小時,用高度的責任感和自覺性踐行若有戰,召必回!疫情不退,老兵不退!
只要社區有需要,我隨叫隨到
平日里,他是下筆成文、出口成章的作家;防疫時,他是身穿防護服、手持測溫槍的志愿者。從 2020 年起,每當疫情來襲,他就成了社區防疫志愿者隊伍的常客,每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現場,人們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就是 2022 年沈陽市最美志愿者姜游游。
面對本輪疫情,姜游游又立即投身志愿服務隊伍當中。只要社區有需要,他都全力以赴,毫不懈怠。有的居民忘了佩戴口罩或不配合防疫要求,他就當起了社區的勸導員,耐心勸導居民提高認識,做好防護。本來就瘦弱的他,由于穿著防護服過于悶熱,常常是汗流浹背,甚至有時感到頭暈目眩,但他總是咬牙堅持著。每當一輪防疫任務結束,他都會主動跟社區工作人員說:只要社區有需要,我隨叫隨到!三年多來,他累計參與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務 728 小時,服務居民 40000 余人次。
疫情防控工作中,姜游游充分發揮自己的文學才能,創作了抗疫三部曲之《戰疫歌》《大白歌》《核檢歌》,并組織學生進行誦讀、錄制,在社會團體和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防疫知識、防疫人員的辛苦,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
姜游游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志愿服務精神,展現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的榜樣力量。
夫妻共赴防疫第一線
8 月下旬,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沈陽客運集團通運公司 249 路公交車隊司機王眾和他在醫院當護士的妻子劉永生攜手并肩共赴戰疫一線,成了抗疫夫妻,演繹了一連串的感人故事。
王眾家住皇姑區舍利塔街道警院社區。他不僅是一名志愿者,還是社區指派的樓棟長。他說:義務為居民們干點實事,幫著大家共克難關,心里挺得勁的。此輪疫情防控期間,沈陽客運集團調整了公交車平峰時的運行間隔,王眾便有了更多的休息時間。于是,他主動向公司和警院社區請戰,做一名志愿者。
王眾來到社區,換上防護服,就加入了為居民掃碼和維持秩序的隊伍。他說,自己主要是配合醫務人員做核酸檢測采樣工作,速錄被檢測人員的掃碼登記。每天就是一種姿勢,一干就是一天,有時腳和胳膊都麻木了,就抽空兒甩甩手,踢踢腿。同時,他還要去行動不便的居民家參加入戶核酸檢測采樣工作。遇到工作忙時,他和同伴只能在馬路邊吃點飯,便又回到工作崗位。
王眾的妻子劉永生是一名護士,疫情防控期間,工作量是平時的幾倍。王眾參加志愿服務以來,劉永生對他說:家里的家務不用你管,你就放心做你的志愿者吧。他們 12 歲的女兒王馨瑤,在家里常常幫著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其實,劉永生也是一位志愿者,服務點位在川江教師新村。她說:我們夫妻做這點小事都是應該的,我們要跟大家一起加油!
童聲小喇叭聲聲入心
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請你們戴好口罩,下樓做核酸!在沈河區格林豪森社區,人們時常能聽到一個稚嫩的聲音,每天提醒鄰居到樓下進行核酸檢測采樣。
9 月 4 日一早,家住領秀 E 家小區的居民陳蕾便帶著孩子陳寶沅來到社區,說要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隊伍。陳寶沅是杏壇小學的一名三年級學生。大清早,他趴在窗戶上看到園區里有穿著紅馬甲、拿著小喇叭的志愿者在提醒居民下樓做核酸檢測采樣,便跟媽媽陳女士說:媽媽,他們真辛苦,我想去幫忙。于是,在媽媽的鼓勵下,陳寶沅便成為了一名小小志愿者。每天只見他手持小喇叭,邁著歡快的腳步,清澈的童聲回響在小區的每一個角落。
陳寶沅的媽媽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多次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務工作。正是她的言傳身教,才將志愿服務的種子深深地種在了孩子的心靈深處。一家人同心抗疫,紅色家風代代傳。
此次疫情防控期間,為進一步激發未成年人對疫情防控的認知,鼓勵未成年人力所能及參與疫情防控宣傳,在社區幫助下,轄區內的孩子們參與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活動。居民見此情景紛紛豎起了大拇指,稱贊說:平時經常見到志愿者,但是頭一回聽到這么可愛的聲音。孩子們這么小就來當志愿者,真棒!
空中傳音織密防控網
無事不外出,外出戴口罩,進入公共場所要掃碼,返沈人員請及時報備……自 8 月下旬以來,和平區新華街道華光社區最美志愿者宋世輝和他的團隊成員,每天手持喇叭穿梭于各個小區,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政府相關要求。他們用大喇叭空中傳音助力防疫,筑牢全民防疫的防火墻。
今年是宋世輝和他的團隊成員第四次加入社區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但這一次小宋又有了新身份——共產黨員志愿者。作為一名黨員志愿者,上崗第一天,他就在微信朋友圈發了這樣一句話:我是黨員我先上!
華光社區老舊小區多,人口流動量較大。為確保疫情防控宣傳全覆蓋、無死角,讓居民群眾能及時了解最新疫情信息,使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入耳入心,督促居民做好自我防護,宋世輝文藝志愿服務隊采用大喇叭宣傳方式,通過最接地氣的語氣、最通民心的理解方式,讓疫情防控知識響在百姓耳邊、通到群眾心里,使居民足不出戶就能清晰地聽到來自防疫一線的聲音,受到群眾一致好評。人們稱,大喇叭打通了疫情防控宣傳的最后一公里,實現了防疫宣傳零距離,為全市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堅實的有聲屏障。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呂良德
本版圖片由 李浩、張文魁攝
本文來自【沈陽日報 - 沈陽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