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360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4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有人說,武漢美景的最佳觀賞點不是龜山,而是在飛機上。
穿過云霧,兩江劃分三鎮,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橋梁往來縱橫,路網四通八達。巨大的城市沿著寬闊的江面徐徐展開,大江大湖大武漢的壯闊撲面而來。
這,是專屬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武漢,獨有的風景。
大武漢的說法并非武漢人自嗨。
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里說,要把武漢建成紐約、倫敦之大,要建設成東方的芝加哥。辛亥首義成功,中山先生稱武漢一呼,四方響應。
武漢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問:武漢有多大?
答:且看洪山!
洪山區只是武漢 13 個行政區之一,
而世界光谷,只是洪山區的托管區域之一,
像這樣的托管區域,洪山區有 3 個。
白沙洲屬于洪山區、天興洲也屬于洪山區、
武漢站屬于洪山區、東湖梨園
也有部分屬于洪山區,
東湖、湯遜湖、南湖、黃家湖、青菱湖、
野芷湖、嚴西湖,
全部或部分都屬于洪山區。
如果說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乳名世界光谷,
那洪山區妥妥是銀河系洪山了。
洪山區因境內洪山而得名
曾為武漢市郊
區面積最大時能將武漢城區包圍
曾經的江堤、琴斷口、長豐、唐家墩、岱山
可都是洪山區的地界
如今的洪山早已沒有江北轄區
但依然是東抵鄂州、南接江夏、北與新洲
隔江相望的龐大存在
輕松便將武昌、青山環抱其間
洪山區的水域面積也符合區域大的特色
洪山不僅臨長江
區內水域還是江漢湖群重要組成部分
湯遜湖水系、東沙湖水系
北湖水系、天興洲水系
共 1.33 萬公頃的水域
占區總面積的 23.3%
在全國大城市區域中居首位
高校和大學生是武漢的一張城市名片
從關山口到街道口
到處都是說著普通話的年輕人
在全武漢市
80 多所高校中
洪山區共有 37 所
占比接近全市一半
轄區內的 8 所部(委)屬院校中
7 所為雙一流建設大學
其中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
更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從文史金融到遙感航天
從醫療衛生到馬克思主義理論
強大而多元的學校和學科建設
洪山校友品牌不斷做強
為武漢市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端人才
根據武漢市十四五規劃
洪山區圍繞建設國內一流大學之城
和武漢創新驅動核心動力區
形成一主一副一新城一綠洲的區域發展布局
環大學創新經濟帶、南湖城市副中心
武漢中央創智區、楊春湖高鐵商務區
青菱生態科技新城
都是洪山區的新標簽
2019 年
洪山區培育高新技術企業 161 家
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 385 家
高新技術企業產值達 309.82 億元
增長 14.1%
建設以智慧城市為主題的烽火創新谷
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
聯想星空智慧谷(融創智谷)
以文化創意為主題的武漢創意天地
完成招商引資總額 600.5 億元
新引進世界 500 強企業 1 家
新經濟 500 強企業 1 家
都是洪山區的新引擎
有廣大區域面積
有眾多的高校人才
有規劃的科創產業布局
最近
洪山區又將多一個重新介紹自己的頂級地標
和成中心
它肩負起提升洪山區存在感的重任
●
和成中心
高 220 米
矗立于雄楚大道旁
為洪山區帶來了全新城市天際線
洪山第一高度和
全球首創日光鉆石頂造型
共同賦予了它
不能被忽視的強大氣場
●
和成中心
位于洪山區大學之城
3 公里核心范圍內
武漢大學大信息經濟圈
武漢理工大智造經濟圈
華師大文創經濟圈
都將交匯于此
一條產學研一體化的
環高校經濟產業帶
正在這里誕生
它將承擔著
引領中央創智區之使命
●
和成中心
緊鄰武漢二環線
背靠南湖城市副中心
10 分鐘可達街道口
20 分鐘直抵光谷
便利的交通和飽滿的人氣
匯聚于這座 13 萬平方米
45 層的商務城市綜合體
和成中心
一個新的地標正在形成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