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4436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12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很多去北京故宮玩過的朋友都知道,你游玩一趟后,故宮給你留下的印象,既不會是奢華,也不會是工整,而是數不盡的房子。這座占地 72 萬平方米 的宏偉建筑,內部修建了70 多座宮殿、9000 多間房間,是現在世界上規模最大,同樣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那么問題來了,你知道故宮是如何設計的嗎?
在 明成祖朱棣 上位之前,其實北京的地位并不高,南京才是國家的政治權利中心,這一局面直到永樂元年,也就是 1403 年才得到了改變。燕王朱棣上位之后,北京作為皇帝的龍興之地,地位自然也就水漲船高,而在諸位大臣的建議下,明成祖朱棣還效仿南京皇宮建立了北京皇宮,而這也就是后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北京故宮了。
北京故宮雖然是以昔日的南京皇宮為藍本所修建的,但是規模更為宏大、不僅暗合 天人合一 的規劃理念,還嚴謹地遵循了 《周禮·考工記》 中所記載的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的造原則,也正因如此,你在故宮里既能看到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布置,同樣還能察覺到左右均衡、井然有序的整體效果,其氣魄之宏偉,讓人不得不嘖嘖驚嘆。
聊完了北京故宮的建造歷史和建造原則,我們再來聊聊北京故宮里的 9999.5 間屋子,究竟是如何分布的。而針對這些房子的分布問,我們又可以從 中軸線上 、 中軸線左側 以及 中軸線右側 三個部分來探究。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北京故宮里由南至北那條中軸線上的建筑。
位列中軸線上的建筑并不算多,但是它們卻是整座皇宮的絕對核心,比如說三大殿,再比如說后三宮,乃至于經常在各種影視劇中出現的御花園也是如此。
正所謂 前朝后市 ,三大殿、后三宮以及后花園,也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 三大殿 指的是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這三殿都屬于辦公場所,其中太和殿主要是用來舉行盛大典禮、接受百官朝賀的地方,中和殿則主要是用來祭祀天地太、廟進行演繹禮儀的地方,至于保和殿,除了可以作為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外,還可以作為科舉考試中殿試的場所。總的來說,三殿都屬于外庭。
與三大殿不同的是,后三宮 已經屬于內廷了,而三宮一般都指乾清宮、交泰殿以及坤寧宮。乾清宮作為內廷中最大的宮殿,一度被列為天子住所,像明代就有 14 位皇帝居住在那里,而清朝的順治與康熙兩帝也曾居于乾清宮中。與乾清宮不同的是,踏入交泰殿,你就等于是踏入半個后宮了,因為從這里開始,皇后等后宮嬪妃出現的頻率就較高,彼時后宮不得干政的牌匾也立在這里,至于最后的坤寧宮則為皇后寢宮,也是康熙等人的大婚之所。
在坤寧宮的后方,緊接著就是御花園,只不過在明朝時期這個地方還有個別稱,叫做 宮后苑,主要是用來作為后宮的一個延伸場所來使用的。御花園的南北縱深 80 米,東西縱寬更是高達 140 米,累積占地面積超過 12,000 平方米,簡直就是一個室內公園,而事實上,倘若你看到了御花園中種植的各種奇花異蕊,那么你會更加堅信不疑。
聊完了中軸線上,咱們接下來再來聊聊左右兩側。
秉持著 左祖右社 的原則,進入故宮后,你最先看到的就是左邊的奉先殿和右邊的養心殿,左邊的奉先殿不必多說,是專門給明清兩代皇室祭祀祖先的地方,占地 1225 平方米,宏大壯觀;右邊的養心殿則是專門留給皇帝小憩的地方,一般是留給皇帝工作之余休息時使用的,只不過由于其設施全面且位置便利,所以后來也成為了皇帝們的主要辦公場所,而這里邊的典型代表就是雍正、乾隆。
在奉先殿和養心殿的后面,就是非常著名的 東西六宮 了,由于古代以左為尊,所以東六宮在大多數的時候,地位都要比西六宮高一些,我們接下來就先來看一看東六宮。
東六宮主要包括 承乾宮 、 景仁宮 、 延禧宮 、 景陽宮 、 永和宮 、 鐘粹宮。其中承乾宮又叫做永寧宮,在六宮中地位較高,明代住的是貴妃,清代住的是后妃,向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等就在此居住過,對于其他幾座宮殿,大多都是皇帝妃嬪的住所,唯有毓慶宮和齋宮比較特殊,前者是皇子讀書之處,后者是用來齋戒的地方。
至于相對東六宮來說,地位相對較低的西六宮,則主要是 長春宮 、 翊坤宮 、 儲秀宮 、 太極殿 、 永壽宮 以及 咸福宮。這六座宮殿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大多都是妃嬪的住所,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慈禧太后曾經居住在西六宮,而在這之后西六宮的地位,實際上就比東六宮要高了。
故宮中的主要建筑,到這里就基本介紹完畢了,我們要注意的是,在故宮不同位置的建筑,往往也都有其不同的特色,比如說故宮前列的建筑相對來說都更為明朗開闊、宏偉壯麗,這是為了昭示封建皇權的至高無上。故宮中部的建筑排列緊湊,庭院深邃,這是為了適宜皇帝與妃嬪們豪華的生活。至于皇宮最后面的御花園地帶,則又修建的更為幽靜恬美,這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居住者放松心情、不覺壓抑。
除了建筑之外,故宮的東南西北 4 個大門也同樣頗有講究。故宮的正門叫做 午門,雖然提到這個門,大家想到的都是午門問斬,但實際上這個門地位相當高,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自由出入,就連皇后也只能在大婚的時候進一次,尋常文武大臣若不逢科舉,那都得從側門走。
神武門
與之相對的是后門 神武門,而這個地方最初的名字其實叫做玄武門,只不過后來為了避康熙的諱才改了名,這個門一般是宮內日常出入所用的,所以在級別上要比午門低。至于東華門和西華門就沒什么可說的了,聊以裝飾。
故宮大抵如此,看到這里想必大家也都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倘若大家有興趣深入感受一番的話,可以去北京故宮游覽一番,想必更能感受到故宮的宏偉與壯觀。
讓我們在來看看南京的故宮:明故宮
都說,南京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藍本。無奈,600 多年后,昔日恢宏的明代紫禁城已經化作塵土。當年,它究竟有多恢宏?
明故宮午門、奉天門遺址鳥瞰,1880 年攝
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明皇宮、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應天府(南京)的皇宮。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建造前后歷時二十余年,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建宮
工程始于 1366 年
南京明故宮是南京市歷史上第一個全國統一王朝的皇宮,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慶(南京)后,改集慶為應天府。朱元璋為做皇帝,命劉基等卜地定作新宮,最終選定這塊鐘阜龍蟠、帝王之宅的風水寶地。相傳朱元璋征發軍民工匠 20 萬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
南京故宮模型
南京故宮模型(南京博物院展品)
這座朱元璋的宮殿,位于南京城的東部,以皇城與宮城為主體,一系列建筑旨在突出皇權的神圣,全國最高中央行署機構為大明王朝核心區域(只有三法司在太平門外),也是明初南京城的核心所在。
明代南京皇城宮城復原圖
明代南京皇城宮城復原圖
明南京皇宮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占地面積超過 101.25 萬平方米,面積超過北京故宮,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筑群,為中世紀第一大宮殿。作為中國古代都城宮殿建筑的集大成者,其建筑形制為北京故宮所繼承,成為北京故宮的藍本。
辟邪
午門
遷都
荒廢 600 余年
但如此高規格的皇宮僅服務過明初三朝皇帝,時長 54 年。至明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后,南京皇宮正式結束皇朝宮殿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駐守,地位十分重要。600 多年時間里,明故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么一座富麗堂皇、壯麗崇宏的皇宮建筑,在戰爭與荒寂中逐漸走向衰敗、破落以至毀滅,昔日的輝煌今不再,僅存遺跡。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現在的南京可以說是古今文化薈萃之地,自然景觀、人文古跡點綴其中。
? 古風南京秦淮河畔
南京,一個虎踞龍盤的風水寶地,一座夫子廟與秦淮河相映生輝的風雅城市,一個記錄王朝興廢的滄桑之城。歷經滄桑的南京究竟給后世留下了怎樣獨特的文化氣質?
南京故宮哪里去了?
而如今,站在南京故宮原址上,卻找不到一點昔日的宮殿的輝煌,甚至也難尋覓一點蛛絲馬跡,我們所知道的記載與現實真是大相徑庭,那么,這里近幾百年來到底發生了什么?南京故宮哪去了?
1、破壞者:朱棣
燕王朱棣(因為此人甚為出名,這里不再介紹),他經過長期對北蕃戰爭后,1402 年帶兵南下攻破南京,侄兒建文帝逃之夭夭,下落不明,一說于宮中自焚死,二說由地道逃去,隱藏于云、貴一帶為僧。朱棣進南京城后,首先燒毀了故宮的奉天殿等宮殿。朱棣在南京即位,但仍居于南京故宮中。
復原圖(永樂三年)
為了鞏固政權,朱棣對建文帝的舊臣大開殺戮,南京此時充滿著極濃的血腥味,朱棣常常懷念在北方時日,畢竟有近 20 年生活經歷,那些人,那些事,久久不能忘懷,明永樂四年,朱棣正式下令在北京元大內宮殿遺址上營建北京宮殿,據《明太宗實錄》記載:(北京故宮)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明故宮,而高敞壯麗過之。
14 年后,北京故宮基本竣工,九月初四,成祖定都北京,并遣戶部尚書夏原吉往召皇太子及太孫,限期十二月底到北京。二十二日,又下詔:北京為京師,設六部,云行在之稱。十一月初四,以遷都北京詔告天下。此后南京故宮不再作為皇宮使用,人走樓空,幾年之后,便盡顯破敗景象。
2、破壞者:康熙
1699 年,康熙南巡到了普陀山,號令修建大佛殿,并御賜法雨禪寺匾額,并下詔拆除南京故宮琉璃瓦 12 萬張,仿照南京故宮的九龍殿蓋成法雨禪寺。據《普陀山志》記載,法雨禪寺的九龍殿琉璃瓦、雕龍柱磉和九龍藻井均為南京故宮之物。此時清朝初年的明故宮,已經是到處殘垣斷壁,荊榛滿目。清軍入關后,將明故宮改為八旗駐防城,還從太平門至通濟門加筑城墻予以隔離,使明故宮建筑遭到很大破壞。
3、破壞者:太平軍
清朝咸豐三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名天京,為了營建新宮,拆取明故宮大量石料和磚瓦運到新址。
晚清時的五龍橋
至太平天國滅亡時,明故宮的宮殿和宮墻已基本無存。清朝咸豐、同治年間,由于太平軍與清軍的作戰運動,明故宮又經受一次較大的破壞,除地下埋藏的石構件基礎外,幾乎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廢墟。
4、破壞者:南京國民政府
民國十三年(1924 年),因建造明故宮機場,南京午門雙闕遭到拆除,僅保留下一座三孔門洞,之前午門之上的五鳳樓也早已被毀。
民國時期的午門
不久,南京國民政府計劃以明故宮地區為中央行政區,雖然該計劃沒有全部實現,只是在遺址范圍內修建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和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至民國后期,明故宮已成為一處小型機場。到此時,歷史上的明故宮,已面目全非,蕩然無存。
南京故宮遺跡
南京故宮遺跡
南京故宮遺跡
站在一座重建的門前,小編感慨萬千,歷史就是改朝換代,再造輝煌輪回過程,雖然中國歷史如此燦爛輝煌,但當權者一定否定上一代當權者,采取的方式都不盡相同,殺戮,毀掉一切,不留痕跡。
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后,劉伯承、陳毅等同志即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座談,征求保護意見。與會者一致認為這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明朝皇宮遺址,應該予以保護,因此決定將約 350 個石柱礎就地深埋,埋入路北側中軸線及其兩側;將中山東路北側約 60 萬平方米的地辟為南京軍區教練場進行保護;并將當年被英國人法雷斯劫至下關揚子飯店的石雕運回遺址重加修整。
文章素材出自【北京故宮不如南京故宮,你信嗎?】【故宮里九千多間房間,是如何布局的?看完只覺得古人真聰明】
小編整理,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