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3597 個字符,預(yù)計需要花費 9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朱元璋能建立大明江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手下有一大批名臣武將,如比肩蕭何的 李善長 、能謀善斷的 劉伯溫 (劉基)、百戰(zhàn)不殆的 徐達 、先鋒大將 常遇春 等等。

這些人在洪武年間也先后因功被封爵,如洪武三年(1370 年),朱元璋就一次性封了六公二十八侯二伯,共三十六個功臣。后來又陸續(xù)因功封了很多公侯伯爵,算下來,整個洪武年間,朱元璋共封了 六十四位功臣,然而,這些功臣的結(jié)局又如何呢?
下面,我們按照這六十四位功臣死亡的先后順序逐一進行一下排名:
1. 廣德侯華高,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四年(1371 年)死,無子,爵除;
2. 宣寧侯曹良臣,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五年(1372 年)戰(zhàn)死;(二代侯爵受藍(lán)玉案被誅)
3. 淮安侯華云龍,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七年(1374 年)因僭用元宮之物召回南京,死于途中,42 歲;(二代侯爵受胡惟庸案被誅)

4. 德慶侯廖永忠,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八年(1375 年)因私自穿龍案衣服被賜死,52 歲;
5. 誠意伯劉基,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八年(1375 年)病逝,64 歲;
6. 衛(wèi)國公鄧愈,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年(1377 年)病逝,40 歲;(二代公爵受胡案被誅)
7. 臨江侯陳德,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一年(1378 年)死;(二代侯爵戰(zhàn)死,胡案爵除)

8. 東平侯韓政,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一年(1378 年)死;(二代侯爵受藍(lán)玉案被誅)
9. 濟寧侯顧時,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二年(1379 年)去世;(二代侯爵受胡案被誅)
10. 靖海侯吳禎,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二年(1379 年)死;(二代侯爵受胡案被誅)
11. 忠勤伯汪廣洋,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二年(1379 年)賜死;

12. 永嘉侯朱亮祖,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三年(1380 年)父子被鞭笞而死;
13. 江陰侯吳良,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四年(1381 年)死;(二代侯爵永樂十二年因罪失爵)
14. 營陽侯楊璟,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五年(1382 年)死;(二代侯爵受胡案爵除)
15. 汝南侯梅思祖,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五年(1382 年)死,后追胡案爵除;

16. 蘄春侯康鐸(已故蘄國公康茂才之子),洪武三年(1370 年)襲封,洪武十五年(1382 年)死;
17. 宣德侯金朝興,洪武十二年(1379 年)封,洪武十五年(1382 年)死;(二代侯爵受胡案爵除)
18. 安陸侯吳復(fù),洪武十二年(1379 年)封,洪武十六年(1383 年)死;(二代侯爵建文二年失爵)

19. 曹國公李文忠,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七年(1384 年)病逝,45 歲;
20. 鞏昌侯郭興,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七年(1384 年)死;(二代侯爵受胡案爵除)
21. 臨川侯胡羙,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七年(1384 年)因擾亂宮廷被賜死;
22. 魏國公徐達,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八年(1385 年)駐守北平得背疽而死,53 歲;

23. 六安侯王志,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十九年(1386 年)死;(二代侯爵死后受胡案爵除)
24. 永城侯薛顯,洪武三年(1370 年)封,謫居海南。洪武二十年(1387 年)還朝途中病逝,后追胡案爵除;
25. 樂浪公濮英,洪武二十年戰(zhàn)死,追封金山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追封為樂浪公;(二代侯爵受藍(lán)玉案爵除)
26. 安慶侯仇成,洪武十二年(1379 年)封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病逝;(二代侯爵受胡案爵除)
27. 海西侯納哈出,洪武二十年(1387 年)封,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死;(二代侯爵受藍(lán)玉案被誅)
28. 東莞伯何真,洪武二十年(1387 年)封,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死;(二代伯爵受藍(lán)玉案被誅)
29. 南安侯俞通源,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二十二(1389 年)年死,后追坐黨爵除;

30. 韓國公李善長,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受胡案被誅,76 歲;
31. 延安侯唐勝宗,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受胡案被誅,55 歲;
32. 吉安侯陸仲亨,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受胡案被誅,54 歲;
33. 榮陽侯鄭遇春,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受胡案被誅;

34. 平?jīng)龊钯M聚,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受胡案被誅;
35. 南雄侯趙庸,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受胡案被誅;
36. 宜春侯黃彬,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受胡案被誅;
37. 河南侯陸聚,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受胡案被誅;

38. 雄武侯周武,洪武十二年(1379 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死;
39. 航海侯張赫,洪武二十年(1387 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病逝,66 歲;
40. 鄭國公常茂(已故鄂國公常遇春之子),洪武三年(1370 年)襲封,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被貶龍州后去世,35 歲;
41. 東川侯胡海,洪武十七年(1384 年)封,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病逝,63 歲;

42. 靖寧侯葉升,洪武十二年(1379 年)封,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受胡案被誅;
43. 江夏侯周德興,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因子作亂宮廷受誅;
44. 西平侯沐英,洪武九年(1376 年)封,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病逝于云南任所,48 歲;
45. 涼國公藍(lán)玉,洪武十二年(1379 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封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余人,史稱“藍(lán)玉案”;
46. 懷遠(yuǎn)侯曹興,洪武十二年(1379 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受藍(lán)玉案被誅;
47. 景川侯曹震,洪武十二年(1379 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受藍(lán)玉案被誅;
48. 會寧侯張溫,洪武十二年(1379 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受藍(lán)玉案被誅;

49. 定遠(yuǎn)侯王弼,洪武十二年(1379 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受藍(lán)玉案被誅;
50. 普定侯陳恒,洪武十七年(1384 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受藍(lán)玉案被誅;
51. 鶴慶候張翼,洪武十七年(1384 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受藍(lán)玉案被誅;
52. 舳艫侯朱壽,洪武二十年(1387 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受藍(lán)玉案被誅;

53. 全寧侯孫恪,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受藍(lán)玉案被誅;
54. 徽先伯桑敬,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受藍(lán)玉案被誅;
55. 潁國公傅友德,洪武三年(1370 年)封潁川侯,洪武十七年(1384 年)封潁國公,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受猜忌,坐事賜死;
56. 永平侯謝成,洪武十二年(1379 年)封,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受藍(lán)玉案被誅;

57. 宋國公馮勝,洪武三年(1370 年)封,洪武二十八年(1395 年),無罪被賜死,71 歲左右;
58. 崇山侯李新,洪武十五年(1382 年)封,洪武二十八年(1395 年)因罪被誅;
59. 信國公湯和,洪武三年(1370 年)封中山侯,洪武十一年(1378 年)封信國公,洪武二十八年(1395 年)因病去世,69 歲;
60.. 鳳翔侯張龍,洪武十二年(1379 年)封,洪武三十年(1397 年)死;(二代侯爵永樂三年因罪失爵)
61.. 永定侯張銓,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封,世襲指揮使,后世記載不詳;
62. 越巂侯俞淵,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受藍(lán)玉案爵除。建文二年(1400 年)召還,戰(zhàn)死白溝河;
63. 長興侯耿炳文,洪武三年(1370 年)封,永樂元年(1403)自殺,69 歲;
64. 武定侯郭英,洪武十七年(1384 年)封,永樂元年(1403 年)善終,68 歲。

以上看來,六十四位功臣中,除少數(shù)幾個正常死亡和戰(zhàn)死外,絕大部分功臣因罪被誅,當(dāng)然,相應(yīng)爵位也一并去除,這意味著靠著老爹的功勞承襲爵位、封侯拜將的日子已經(jīng)是一去不復(fù)返了。
六十四位功臣中,牽涉 “胡案” 和“藍(lán)案”的就有四十余位,胡惟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掌握著全國人事任免權(quán)和經(jīng)濟大動脈,藍(lán)玉后來位居大將軍,逐漸驕奢淫逸、拉幫結(jié)派,形成一股控制軍事權(quán)的暗流。他們欺上瞞下,中飽私囊,左右朝政,勢必為朱元璋所不容。

整個洪武年間,能活到六十歲以上、善終而死的恐怕也就剩下 信國公湯和、航海侯張赫、東川侯胡海和武定侯郭英 了(劉基疑為胡惟庸毒害死)。
而 越巂侯俞淵、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還在建文年間參加了對抗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役,不過都被打敗了(其中俞淵戰(zhàn)死),也難怪,像這樣的人朱元璋才會放心地讓他們活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