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512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4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現如今,不管走到哪里,都提倡競爭的理念,通過比拼來決出優勝者。可是,著名思想家老子卻推崇不尚賢。
他在《道德經》第三章提出:不尚賢,使民不爭。意思是說,要不推崇才能之人,才能使子民不互相爭奪。
這是為什么呢?很多人心中十分不解。
俯瞰歷史,老子作為優秀的思想家、文學家,他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在今天仍閃耀著靈動的光芒。
他還提出無為、不爭、不貪、知足、慈儉、節欲等思想,告訴大家要在生活中把握好度,去除一己私欲,用一顆不爭的心來和諧共處。
而剖析老子所在的時代,處于春秋時期,奴隸制開始由盛轉衰,當時周朝推崇賢者的思想,出現了很多后遺癥。比如,導致才能人士越來越多,各地爭相稱霸,矛盾激增,各種問題真真假假難辨,社會動蕩不安。
不僅如此,用一個標準來選拔考核人才,所有的人都只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而過于模式化的人才是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的,只會更加封閉人的思想,麻痹人的心靈。
過于尚賢,只會讓賢才越來越多,而一個蘿卜一個坑,職位是不變的,需求是一定的,當供過于求,國與國之間發生人才流動,各種猜忌各種明爭暗斗,只會加大社會動蕩,引起不必要的紛爭。
老子為何主張不尚賢,我們先講一個眼鏡蛇效應的故事:

在上個世紀的印度德里市,時不時地會有幾條眼鏡蛇出沒,引發當地居民的騷亂。
于是殖民當局決定:高價懸賞,捉拿眼鏡蛇。政策一出,利益當頭,當地居民紛紛上街,打殺眼鏡蛇。然而,眼鏡蛇的數量畢竟有限,于是,眼鏡蛇很快就捕捉完了。
但是高額懸賞金一直誘惑著所有人,于是市民們想出一個好辦法,那就是飼養眼鏡蛇。
持續了一段時間,殖民當局懸賞金嚴重虧空,撐不住了,第二天就宣布廢除懸賞。
于是村民把手里的蛇放生,大街上,蛇山蛇海,蛇患反而比治理以前還要嚴重十倍。
看完上面這個眼鏡蛇效應就懂了。人是有欲望的,當過多推崇用名利來吸引人才,或者用利益來推動人們辦成某件事,人們就會蜂擁而上,為了自己的欲望爭破了頭,一旦需求方的條件滿足了,減少或者撤除了相關的利益,矛盾便出現了,紛爭也就來了。所以,老子才主張不尚賢思想。
佛說人有八苦,其中之一便是求不得。只要有利益的驅使,名利的誘惑,那便有紛爭,這世間事就沒有停歇的時候。每個人都有欲望,欲望是沒有止境的,永遠都不能滿足。
作為個人,在控制自己的欲望這塊,是有辦法的,但是作為統治者或者現在的領導來說,是不能左右每個人的欲望的,這本就是人性,不能根除,只能尋求最合適的方法去做到和解。
特別是在我們這個經濟發展迅速,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來說,是主張競爭,推崇賢才的。這時有人問了,那豈不是和老子的思想違背了嗎,到底該如何做呢?

首先,不過度去膜拜賢才,向他們學習是好的,但是避免盲目崇拜,要有自己的見解。
其次,讓人才多方面多方位發展,避免模式化,要像花兒一樣朝四面八方散去,來適應這個時代的變化。
最后,優化崗位設置,做到量體裁衣,知人善任,人盡其才,相互依存,共同進步。
善于用利益去驅動人才的發展,經濟的前進,同時也要避免這樣所帶來的后果,掌握好分寸,老子的不尚賢自有他一定的道理,值得我們去借鑒部分的東西。
成功的上限,取決于你對人才的態度,把人管理好了,社會自然和諧一片,幸福四溢,學到了嗎?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于商業用途。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