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179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3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圖為燃燒中的可燃冰
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加,諸如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炭這類的不可再生資源也越來越少,能源危機的雛形也正在逐漸形成,為了解決能源問題,各國近年來都在尋找一種新的資源,來替代現有的各類化學能源,其中有一種資源被寄予厚望,這就是可燃冰,它被認為是未來有望取代石油的資源,那么可燃冰到底是什么?中國開采的價值又在哪里?能源危機,指因能源供應短缺而影響經濟,通常涉及到石油,煤炭或其他自然資源的短缺。
圖為開采出來的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種天然氣化合物的俗稱,它主要由氣體水合物構成,由于其中包含氮氣,二氧化碳以及甲烷等氣體,可燃冰也可以被認為是化學燃料的一種,與傳統的天然氣,石油等資源相比,可燃冰的優勢相當明顯,一個單位的可燃冰在分解時,可以釋放出 150-180 倍體積的甲烷氣體,這也意味著在同等重量下,可燃冰分解出來的天然氣跟油氣資源,要比自然產生的資源多出幾十倍,即便現存所有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氣資源加在一起,其總量依然低于可燃冰。
而可燃冰在全球的儲量十分豐富,根據初步估算,目前已經探明的可燃冰儲量就已經足夠全人類使用至少 1000 年,隨著后續更多可燃冰礦被探明,這一數字還會繼續提升,在世界各國當中,中國有著最為優越的可燃冰開采條件,早在 2009 年,中國就在南部海域發現了全球最大的碳酸鹽結殼,當地有著大量的可燃冰儲量,除了海洋以外,中國在甘肅,西藏等中低緯度地區也同樣發現了可燃冰資源,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可燃冰探明儲量最多的國家。
圖為凍土層中的可燃冰
這些可燃冰對中國的意義相當重大,其中光陸地凍土帶的可燃冰儲量,就相當于 350 億噸石油,這一數字已經十分接近中國的石油資源總量,如果能對其進行開發,保證中國未來 90 年內的石油使用需求毫無問題,同時得益于大量可燃冰資源的開發,中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也會大幅縮減,中國也將徹底擺脫在能源領域受制于人的局面,并實現徹底的自給自足。
盡管可燃冰的開采技術十分困難,但中國目前卻在全力升級開采技術,早在 2013 年,中國就已經成功鉆取了南部海域的部分可燃冰資源,在隨后的 2017 年,中國更是專門建造了鉆深 15250 米的藍鯨 2 號海上平臺,用于對南部海域可燃冰進行試采,在 2020 年,該平臺開啟了第二輪可燃冰試采任務,并實現了日產 2.87 萬立方米天然氣的壯舉,此舉為可燃冰開采的產業化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除藍鯨 2 號外,還有多個可燃冰開采項目均已開啟,并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進行開采。
圖為進行可燃冰開采的藍鯨 2 號平臺
總的來說,可燃冰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世界來說,都是一種極具潛力的資源,誰能在可燃冰開采技術上搶占先機,誰就占據了未來能源市場的前沿陣地,而中國顯然對此信心十足,根據規劃,中國將在 2030 年左右實現可燃冰的商業化開發,屆時這種資源將確保中國數十年的化學能源需求。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