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4242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11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懿、僖當唐政之始衰,而以昏庸相繼;乾符之際,歲大旱蝗,民悉盜起,其亂遂不可復支,蓋亦天人之會歟!——《新唐書》歐陽修
大中十三年(859 年)八月,在唐末這紛亂的世道中,創造出大中之治,給百姓短暫光亮的小太宗的唐宣宗在大明宮駕崩,宣宗病逝前,已經安排好托孤傳位的事情,有意傳位給第四子夔王李滋,卻不想因為黨爭,左神策護軍中尉王宗實、副使丌元實矯詔立李漼為皇太子,是為唐懿宗。父子二人同為宦官擁戴而登上帝位,可見宦官專政是唐末尾大難掉的頑疾。雖然開局相似,但是結果相差十萬八千里,宣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給懿宗留下一副相對好的家底,懿宗登位之后游宴無度、驕奢淫逸、任人不能、崇信佛教、導致浙東、安南、河南、四川相繼發生動亂,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敗光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底。如果追溯唐朝隨后一系列走向滅亡的災禍,唐懿宗李漼都可以算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電視劇《凰圖騰》張默飾唐懿宗李漼
唐懿宗李漼是唐朝最后一個以長子即位而且是最后一個在長安平安度過帝王生涯的皇帝。生于太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833 年 12 月 28 日),父親李忱為光王,母親晁氏為側妃。父親李忱作為大唐藩王,李漼從小接受的是藩王的教育,吃喝玩樂是常態,了不起再搞點琴棋書畫等高雅的藝術,是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帝王心術的學習的,本以為會這樣走完一生,沒想到天降喜事。
會昌六年 十月,其父 李忱被宦官馬元贄等人擁戴 即位,是為唐宣宗,冊封李漼為鄆王。李漼作為長子,一下子就擁有了皇位的合法繼承權。但是 唐宣宗并不喜歡李漼這個長子,唐宣宗想立 第四子 夔王李滋為皇太子;但是因為李滋上有兄長,依照禮法輪不到他當皇太子,所以唐宣宗久久不建東宮,想拖下時間再做處置。不想這一拖就出事了,唐宣宗意外病逝之后,宦官王宗實 矯詔立李 漼為皇太子。大中十三年(859 年)十一月,李 漼登上皇位,改元為咸通。使用這一年號,據說是出自唐宣宗所作的一首曲子中有海岳晏咸通的句子。
《句》
唐懿宗知道不被宣宗喜歡,一直過得戰戰兢兢,壓抑著自己的個性。登上皇位后,立即釋放自己的本性。沉迷游樂,舉辦宴會、樂舞,常常通宵達旦飲酒作樂,根本不理會朝政。懿宗在宮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個月在宮里總要大擺宴席十幾次,奇珍異寶,花樣繁多。除了飲酒,就是觀看樂工優伶演出,他一天也不能不聽音樂,就是外出到四周游幸,也會帶上這些人。
懿宗宮中供養的樂工有 500 人之多,只要他高興,就會對這些人大加賞賜,動不動就是上千貫錢。他在宮中膩煩了,就隨時到長安郊外的行宮別館。由于他來去不定,行宮負責接待的官員隨時都要備好食宿,音樂自然也不能缺少。那些需要陪同出行的親王,也常常要備好坐騎,以備懿宗隨時可能招呼他們外出,搞得大家苦不堪言,所花費的錢財也不可估計,成為國家財政的一項沉重負擔。
上好音東宴游,殿前供奉東工常近五百人,每月宴設不減十余,水陸皆備,聽樂觀優,不知厭倦,賜與動及千緡。曲江、昆明、灞、南宮、北苑、昭應、咸陽,所欲游幸即行,不待供置,有司常具音東、飲食、幄,諸王立馬以備陪從。每行幸,內外諸司扈從者十余萬人,所費不可勝紀。——《資治通鑒》.
賞賜金銀也就算了,發展到后來連官職也濫賞。咸通八年(867 年)三月,樂工李可及譜了一首新曲,唐懿宗聽了十分高興,任命李可及為左威衛將軍。曹確勸諫唐懿宗說:唐太宗當年確定朝廷文武官六百余名額,對房玄齡說:‘朕以官爵委任給天下賢能之士,工匠商人伎巧等雜流人物不可委以官爵。’大和年間,唐文宗想任命伎樂尉遲璋為王府率,拾遺竇洵當面真諫,唐文宗當場就將尉遲璋改派到地方上去,任光州長史。希望陛下依照太宗、文宗兩朝的舊例,不要委任會優為中央朝官,可以任李可及別的官。唐懿宗卻不加理會,我行我素。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整個官場也都彌漫著窮奢極欲、醉生夢死的風氣,晚唐著名詩人韋莊詩中有咸通時代物情奢的說法,他所詠瑤池宴罷歸來醉,笑說君王在月宮,正是對這一世態最好的描繪。
唐懿宗在位 14 年期間,一共任用了 21 位宰相,換人之頻繁也算前無古人了。由于唐懿宗對處理行政事務興致不高,假如宰相用人得當,同樣能夠起到很大輔助作用,應該不會遜色武宗對李德裕的器重效果。但問題是大多數宰相不是碌碌無為者,就是愛財如命、為人不堪之輩。咸通初任宰相的杜悰,是德宗朝宰相杜佑之孫、憲宗的駙馬,本人并不具備實際才干,尸位素餐,人送外號禿角犀。
咸通五年任相的路巖生活奢侈豪華,經常收賄賂,左右小人也參預政事。至德縣令陳蟠叟為此上書給唐懿宗要求召對,說:請皇上抄邊咸一家,抄得的財物可用以贍養國家軍隊兩年。唐懿宗問:邊咸是誰?陳蟠叟說:是路巖親任的小吏。唐懿宗聽后極為憤怒,將陳蟠叟流放于愛州,自后沒有人再敢說話。
上荒宴,不親庶政,委任路巖;巖奢靡,頗通賂遺,左右用事。至德令陳蟠叟因上書召對,言:請破邊咸一家,可贍軍二年。上問:咸為誰?對曰:路巖親吏。上怒,流蟠叟于愛州,自是無敢言者。
路巖后來與宰相韋保衡沆瀣一氣,權勢熏人,結黨營私,當時稱其黨為牛頭阿旁,意指其如鬼一般險惡可畏。上梁不正下梁歪,上層的風氣傳導到下層,下層官吏自然有樣學樣,貪腐橫行,欺壓百姓。長安城中的居民就把其中的曹確、楊收、徐商、路巖等幾個宰相的姓名編了一首歌謠說:確確無論事,錢財總被收。商人都不管,貨賂幾時休?
路巖像
唐懿宗更是一個極端愛慕虛榮、好大喜功的皇帝,這從他尊號的字數之多就可以看出。尊號,就是為了表功名德,每逢皇帝加尊號,一定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要向全國頒布詔書,同時舉 行大赦儀式。咸通三年正月群臣給懿宗上了睿文明圣孝德皇帝的尊號,但是他感覺還不滿足,到咸通十二年正月,再上了 12 字的尊號: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廣孝皇帝。唐玄宗和唐武宗兩人尊號都為 14 字,是唐朝最多的了。唐 懿宗的尊號字數幾乎可以趕上玄宗和武宗,但論文治武功,唐 懿宗根本不能望其項背,簡直讓天下人恥笑,自取其辱。
唐懿宗對待宗室親屬的態度區別明顯,宣宗一共有十二個兒子,沒有一個活得比懿宗李漼久的,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懿宗對待這些兄弟也十分淡漠,生前不怎么關心,死后也是按照禮儀敷衍的草草了事。但懿宗生有一女兒同昌公主,懿宗 寵溺無比。下嫁起居郎韋保衡,禮儀甚盛。豪華程度,終唐一朝,絕無僅有。下嫁之日,宮廷中的珍寶古玩幾乎全部作為嫁妝,于長安廣化里賜予宅第,連窗戶都用珠寶修飾,院內的井欄,平時用的藥臼、馬槽柜子也用金銀制造,用金絲編成筐箕,賜給錢五百萬緡,其他財物不可勝數。
公主出嫁的第二年,不幸染病,不治身亡。唐懿宗極為痛苦,悲傷不已,竟然遷怒醫官,下令殺翰林院醫官韓宗劭等二十余人,并將他們的親族三百余人全部逮捕,關押在京兆監獄。一時間朝野議論紛紛,宰相劉瞻希望諫官能上疏進諫,但諫官迫于皇帝的淫威,無人敢于火上澆油、引禍上身。劉瞻無奈,只好自己上疏替醫官辯護:
修短之期,人之定分。昨公主有疾,深軫圣慈。宗劭等診療之時,惟求疾愈,備施方術,非不盡心,而禍福難移,竟成差跌,原其情狀,亦可哀矜。而械系老幼三百余人,物議沸騰,道路嗟嘆。奈何以達理知命之君,涉肆暴不明之謗!蓋由安不慮危,忿不思難之故也。伏愿少回圣慮,寬釋系者。
唐懿宗收到上疏果然大怒,立即罷了劉瞻的相職,同時,還把與劉瞻關系密切的朝廷官員數人貶斥到嶺南。為了表達自己哀痛,唐懿宗給同昌公主辦了場浩大的葬禮,陪葬用的衣服玩具,與生人無異,每種都有一百二十車。送葬時用錦繡、珠玉為儀衛、明器,五彩繽紛的送葬隊伍延綿三十余里。又賜酒一百多斛,裝了四十駱駝的餅,以給抬柩的役夫食用。唐懿宗與郭淑妃追思公主不已,樂工李可及為此創作了《嘆百年曲》,曲聲切惋轉,感動人心,舞女數百人配以舞蹈,懿宗又調發內庫雜寶為舞女作首飾,用八百匹作地毯,一曲歌舞過后,地毯上盡是珠寶璣玉。懿宗只因為自己對公主的喜愛,不顧國家的禮制,隨心所欲,如此鋪張浪費,對朝政全然不放在心上,一個昏君的嘴臉暴露無遺??尚Φ氖牵S巢起義攻破長安之后,同昌公主的陵墓很快被盜挖,一切都為他人做了嫁衣。
同昌公主像
唐懿宗還特別崇信佛教,佛教重新興盛。唐武宗滅佛以后,佛教勢力受到沉重打擊。宣宗暫停對佛教的打壓政策。到懿宗時期,下令 廣建佛寺,大造佛像,布施錢財無數,大規模的法會道場空前興盛,長安佛寺中的經聲佛號又開始響徹起來。佛經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印刷術的發達,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之一就是咸通九年(868 年)刻印的《金剛經》卷子,今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現存國內最早的印刷品,也是佛家的陀羅尼經咒。從法門寺地宮發現的捧真身菩薩和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仗等,也是敕造于咸通年間的精美文物。懿宗信仰佛教的高潮是繼憲宗之后又一次舉行了大規模的崇佛活動——法門寺迎奉佛骨。
咸通十四年(873)三月,懿宗安排迎奉佛骨的詔書一下,立即招致群臣的勸諫。大臣們一致的理由是此舉勞民傷財,而且有憲宗迎奉佛骨之后暴死的前車之鑒,均認為此舉不祥。懿宗對此充耳不聞,他對大臣們講:朕生得見之,死亦無恨!這次迎奉佛骨的規模,比起憲宗時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京師到法門寺沿途之上,禁軍和兵仗綿延數十里,場面之壯觀,遠遠超出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四月,佛骨舍利迎入京城,在宮中供奉三天后,懿宗允許送到京城的寺院讓百姓瞻仰。虔誠的信眾不惜點燃自己的手臂或者在頭頂上燃香奉禮,富豪之家則舉行法會,不惜花費巨資,他們甚至以水銀為池,以金玉為樹,招集高僧大德,又請來戲班子載歌載舞。宰相以下朝廷百官也競相施舍金帛,數量相當可觀。這次迎奉佛骨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僖宗即位后才把佛骨送歸法門寺。
大唐迎佛圖
懿宗如此堅決地迎奉佛骨真身舍利,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為百姓祈福,實際上他是為給自己帶來福氣,是為了圣壽萬春,也就是為自己祈求平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佛骨真身舍利并沒有給這個倒行逆施的皇帝帶來福蔭。實際上他是為給自己帶來福氣,是為了圣壽萬春,也就是為自己祈求平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佛骨真身舍利并沒有給這個倒行逆施的皇帝帶來福蔭。簡陵石獅佛骨迎入京師后的當年六月,懿宗又一次病重。七月十六日,懿宗就已經疾大漸,到了無力回天的地步。難怪史學家有人評價說:佛骨才入于應門,龍已泣于蒼野。意思是說懿宗迎奉的佛骨剛剛進門,載著他靈柩的喪車就已伴著眾人的哭泣到了墓地。
咸通十四年(873)七月,41 歲的懿宗在咸寧殿結束了他燦爛的一生。這時距離梁太祖朱溫篡唐還有 34 年。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新唐書》,《讀 通鑒論》等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