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2468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7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通訊員 葛芳妙 劉龑
2019 年 7 月 6 日,杭州余杭瓶窯,東苕溪南岸,西險大塘環抱的良渚古城成功申遺。
彼時,杭州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暴力梅。
7 月 13 日,錢塘江、東苕溪和甬江三條江河以及杭嘉湖東部平原同一天內發生超警超保洪水,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的首次。
當天下午 3 點,杭州東苕溪余杭瓶窯站水位已達 6.5 米,北湖分洪區閘前水位 7.56 米。
經過會商決定,下午 4 點 30 分,北湖分洪閘開閘分洪,5.3 平方公里的北湖草蕩變為一片澤國。
守護杭城 1800 年,西險大塘今天迎來大修。
今天(8 月 31 日),杭城西北部,東苕溪右岸,杭州市重大水利工程現場調度推進會暨東苕溪西險大塘達標加固工程開工活動隆重舉行,涉及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 10 項,總投資 221 億元。
作為拱衛杭城乃至杭嘉湖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工程計劃將西險大塘防洪標準由原設計的 100 年一遇提高至 200 年一遇,估算總投資 58 億元,是浙江省政府主導的四個重大水利項目之一,是今年全省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中,投資體量最大的一項目。
該工程列入水利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水安全保障規劃》《十四五解決水利防洪排澇薄弱環節實施方案》,是浙江省級水網先導區第一個開工的水利重大項目,是浙江水網標志性工程之一,也是太湖治理重要工程。
西險大塘始建于東漢熹平年間,是抵御杭州西部山區洪水,保衛杭城的最后一道防洪屏障,它到底有多重要呢?
西險大塘一個小缺口,杭州拱宸橋馬路能撐船
杭州西北部的天目山脈,歷來是浙江的暴雨中心。
東苕溪干支流上游屬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一遇暴雨,洪水奔騰而下,當南、中、北苕溪洪水驟至時,易潰堤成災。同時,下游河道坡降小,還受太湖洪水頂托,行洪不暢,容易形成洪澇。
在浙江,東苕溪也是除錢塘江流域外,發生洪水最多的流域。
每年汛期,杭州西部的山水會匯入東苕溪。為抵御山洪入侵,余杭境內的西險大塘,成為杭城防洪的最后一道屏障。
南有世界強潮河口錢塘江匯流入海。歷史上,杭州城曾經是一個飽受西部山洪、南部潮水侵害的水患頻繁之地。
不過,錢塘江兩岸筑起了固若金湯的海塘大堤,杭州城區段的堤防標準可以抵御 500 年一遇的洪水,防洪已然有了保障。
更多的防汛壓力,來自杭城西北部的苕溪流域。
東苕溪防洪工程是杭州市及杭嘉湖東部平原的防洪屏障,直接影響到杭州市以及杭嘉湖地區人民的安危。
它依東苕溪南岸而建,始于余杭南湖分洪閘,終于德清大閘,是全程 45 公里的防洪堤。
有人會說,西險大塘離杭州城遠得很,那里有洪水真的會過來嗎?
1963 年 9 月的一場臺風,老余杭南湖分洪閘一處邊墻出現了一個小缺口,洪水便順著余杭塘河直入杭城,僅拱宸橋一帶的積水就高達 60 公分,馬路上都能撐船了。
苕溪流域最大堵點,上游擋不住的水哪里走?
一旦險情發生,余杭瓶窯北湖滯洪區成為西險大塘防洪的降壓閥。
除了南、北湖分洪閘之外,2011 年因莫拉克臺風而新建莊村分洪閘,也為西險大塘安全再加碼。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東苕溪容易發大水?
苕溪流域分南、中、北三條干流,南苕溪、中苕溪自臨安而來,北苕溪自徑山而來,這么大的面積,這么多的山水,都要匯流入東苕溪,匯集到余杭瓶窯這個地方。
瓶窯上游的集雨面積達到了 1440 平方公里,上游均有大中型的控制水工程,南苕溪上有青山水庫(大型)、里畈水庫(中型),中苕溪上有水濤莊水庫(中型),北苕溪上有四嶺水庫(中型)對洪水進行攔蓄,但這四座水庫,只能為東苕溪擋住 50% 集雨面積的洪水。
攔蓄 50% 應該不算低吧?
但是,對東苕溪來說,這樣的攔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歷史上,每年汛期發洪水時,上游四大水庫全部攔蓄,過去,苕溪北岸的瓶窯老集鎮依然要被淹。
為什么會這樣?原因是,瓶窯以上的流域,都是山溪性河流,水流速度快;而瓶窯以下的都是平原河網,水流速度慢,就好像每天早高峰高架進城口的交匯處一樣,東苕溪瓶窯段成了全流域的堵點。
如果這個堵點以下,是和錢塘江一樣成喇叭口型,那么上游來再多的水,交通都不會擁堵,而苕溪流域恰恰是相反的倒喇叭口型。
要治堵,就要讓洪水在瓶窯這一段進行疏導,那就是分流,建滯洪區。
瓶窯的北湖滯洪區總面積 5.3 平方公里,是在遭遇 5 年一遇的洪水時啟用的。滯洪區無人居住,多年來,一直是原生態的濕地狀態。
化險為夷,達標加固迫在眉睫
西險大塘的險,在于東苕溪,它發源于天目山脈,歷來是浙江的暴雨中心。
作為太湖流域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險大塘依東苕溪右岸而建,始于余杭南湖分洪閘,終于德清大閘,全長 44.6 公里。工程采用導流入湖的措施,拒山區洪水于平原之外,是阻遏苕溪洪水進入杭州城區的唯一屏障。
每到汛期,天目山及其余脈 1500 多平方公里山區暴雨將全部匯入東苕溪,一旦西險大塘決口,滔滔洪水下泄,整個杭州以及杭嘉湖地區都將承受巨大損失。杭州市余杭區林水局相關負責人說。特殊的地理位置,讓東苕溪成了浙江八大水系之中防洪形勢最緊張的流域之一,而西險大塘的安全則是重中之重。
西險大塘始筑于距今約 1800 年的東漢年間,經歷代修筑,逐漸形成規模。新中國成立后,西險大塘作為太湖流域骨干工程之一,先后實施了一期、二期加固工程。目前,西險大塘為 100 年一遇防洪標準的Ⅱ級堤防。
西險大塘的上一輪加固于本世紀初完成,整個東苕溪內部防洪體系得到完善,形成一個較為完備的攔、滯、御、導、排的防洪體系,但堤防結構單薄,存在的滲漏、滑坡等風險隱患沒有根除,杭州市林業水利局重大項目推進專班負責人介紹,隨著杭州市城市發展和城西科創大走廊、未來科技城、之江實驗室等重要戰略布局的實施,加快推進西險大塘提標加固,將防洪標準從 100 年一遇提高到 200 年一遇。
據悉,本次提標加固將針對上述問題,采取堤身拼寬、全線防滲、固基增穩等措施,達標加固西險大塘杭州段、中橋塘等堤防共 52.9 公里,有效解決原堤壩防洪標準低、存在滲漏隱患等問題,進一步提升區域防洪能力、提高城市安全系數。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