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5458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14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綏化市隸屬黑龍江省,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偏西南部,東經 124°53′—128°35′,北緯 45°10′—48°05′51″,北部與齊齊哈爾市、黑河市接壤;西部與大慶市毗鄰;南部與哈爾濱市相連;東部與伊春市交界,是黑龍江省重要的交通樞紐,有著中國北方光伏產業城的稱號。[1]
綏化,滿語安順吉祥之意。1885 年建制,1956 年設地區專員公署,1999 年 12 月撤地設市。
綏化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幅員 3.5 萬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 527.6 萬人(2017 年)[2],轄 3 市 6 縣和北林區,共有 166 個鄉鎮(辦事處),1336 個行政村,擁有松花江生態自然文化旅游帶、西部草原濕地景觀帶、小興安嶺山區景觀帶、百里呼蘭河休閑旅游景觀帶等。
綏化素有 塞北江南的美譽,是中國寒地黑土特色農業物產之鄉、全省唯一的全國整市(地)整建制農業高產創建示范市和中國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北菜南運核心區,是俄羅斯進入中國內地的必經城市之一。[3]2018 年 10 月 16 日,綏化市被列為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
綏化原名北團林子。當時,北團林子南北一帶有 3 個圓形林子,以泥河為界,位于泥河南岸的稱南團林子,北岸的稱腰團林子,最北的稱北團林子,綏化建置時將北團林子改名為綏化。綏化書語史載,綏為安好、安撫之意,《詩·小雅·鴛鴦》:福祿綏之。《周頌·桓》有綏萬邦記載。多為祝頌安好用語。化則變也,造化、教化之意。綏化有安撫教化、造化發展、吉祥安順的意思,可謂寓意之深。
清代以前
綏化
綏化地區歷史悠久。大約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綏化地區境內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綏化地區夏商時期為肅慎地。肅慎者虞夏以來東北大國也。自虞舜至夏(禹)、成(湯)、周(昌)時期,肅慎與中原華夏各族關系一直很密切. 西周至西漢時期,綏化地區的東北部、東部的慶安、綏棱、海倫、望奎、蘭西等市縣仍為肅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岡、安達,西南部的肇東等市縣為涉貊地;兩地融合后稱涉貊。
東漢至兩晉屬扶余地,扶余世居東北,是貊族的后裔。晉時全區大部分市縣屬扶余的寇汗衛,其農牧經濟、文化和習俗都深受中原影響。這一時期,扶余地仍臣服于當時的中原王朝。
南北朝時期,綏化地區屬勿吉地。勿吉先后與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屬朝貢關系。
隋唐時期屬轢羯地,社會發展處于由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發展階段。
唐代最終形成兩大集團,分別歸屬于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宋遼金時期,綏化地區先后歸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轄。
元朝時期,綏化地區歸元朝的開元路管轄區,這一時期農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明朝時期為努兒干都指揮史司所轄,主要居住著女真族和漢族、蒙古族、朝鮮族和其它少數民族。
清代時期
清光緒十一年十月十四日(1885 年 11 月 20 日)設綏化理事通判廳即綏化直隸廳,廳治在北團林子,是綏化建置開始。歸鎮守黑龍江將軍管轄。光緒三十三年,在東北設東:省總督,統轄奉天、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綏化地區全境歸黑龍江省管轄。
民國及偽滿時期
民國初期,東北三省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綏化地區大部分縣屬綏蘭道。民國十八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接管轄。海倫、綏化為一等縣,肇東、蘭西、青岡、安達、望奎為二等縣,綏棱、明水為三等縣。
偽滿時期,綏化地區劃歸當時的濱江省管轄。后有幾次變動,但全區絕大部分市縣仍歸濱江省管轄。
解放戰爭時期,慶城(慶安)、海倫、望奎、綏化、明水和青岡、蘭西、安達、肇東等縣分屬當時的松江省和黑龍江省管轄。后有幾次變動,但全區絕大部分市縣仍歸黑龍江省管轄。1945 年 9 月抗聯干部陳雷受黨的派遣從蘇聯回國和長春地下黨員車承友一起進入綏化。11 月建立了中共綏化地區工委和中共綏化縣工委,車承友任中共綏化地區工委書記。陳雷任中共綏化縣工委書記。
1949 年建國前夕,全區 10 個市縣均劃歸黑龍江省管轄。建國后,綏化地區分屬黑龍江省和松江省。
新中國成立以后
1954 年后屬兩省合并后的黑龍江省。1999 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地級綏化市,轄肇東、安達、海倫 3 市、望奎、蘭西、明水、青岡、慶安、綏棱 6 縣和北林區。
1956 年 3 月 6 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綏化專區,將原由省直轄的綏化、海倫、望奎、北安、德都、綏棱、鐵驪(后改為鐵力)、慶安、呼蘭、蘭西、巴彥、木蘭、通河 13 縣劃歸綏化專區管轄,專員公署駐綏化縣。
1958 年撤銷綏化專區,將綏化、望奎、綏棱、海倫、慶安、通河、木蘭、蘭西、巴彥等 9 縣劃歸松花江專區;北安縣劃歸嫩江專區;呼蘭縣劃歸哈爾濱市領導。撤銷鐵力縣,并入慶安縣;撤銷德都縣,并入北安縣。
1965 年松花江專署由哈爾濱市遷綏化縣綏化鎮,改名為綏化專署。恢復安達縣。綏化專區轄綏化、綏棱、海倫、慶安、肇東、明水、蘭西、望奎、肇源、肇州、青岡、鐵力、安達等 13 縣。
1967 年 5 月,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批準,成立綏化地區革命委員會,綏化專員公署正式撤銷,綏化專區遂改為綏化地區,地區革委會駐綏化縣,仍轄原綏化專區管轄的 13 縣。1970 年 4 月,將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
1970 年綏化專區改稱綏化地區。將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綏化地區轄 12 縣。
1978 年 11 月,根據新《憲法》的規定,將綏化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綏化地區行政公署,由實變虛,為省政府的派出機關。行政公署駐綏化縣,管轄 12 縣。(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1982 年 12 月至 1990 年 1 月,綏化、安達、肇東、海倫 4 縣先后撤縣設市。
1982 年 12 月 18 日,國務院批準撤銷綏化縣,設立縣級綏化市。
1984 年 11 月 17 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4]159 號)撤銷安達縣,設立安達市(縣級),以原安達縣的行政區域為安達市的行政區域。
1986 年 9 月 8 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6]111 號)撤銷肇東縣,設立肇東市(縣級),以原肇東縣的行政區域為肇東市的行政區域。
1989 年 12 月 23 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海倫縣,設立海倫市(縣級)。
綏化市在黑龍江省的位置
1992 年 8 月 21 日,國務院批準將綏化地區的肇州縣、肇源縣劃歸大慶市。
1992 年 12 月 1 日,將肇州、肇源 2 縣劃歸大慶市領導。是時,綏化地區管轄綏化、安達、肇東、海倫 4 市和望奎、青岡、明水、蘭西、綏棱、慶安 6 縣。
1999 年 12 月 28 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9]154 號):(1)撤銷綏化地區和縣級綏化市,設立地級綏化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北林區。(2)綏化市設立北林區,以原縣級綏化市的行政區域為北林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北二西路。(3)綏化市轄原綏化地區的望奎縣、慶安縣、綏棱縣、蘭西縣、青岡縣、明水縣和新設立的北林區。原綏化地區的縣級安達市、肇東市和海倫市由黑龍江省直轄,綏化市代管。
2000 年 6 月 14 日,綏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紀檢委舉行了撤地設市揭牌儀式。
據綏化政府介紹,截至 2012 年 9 月,全市轄 1 區、3 市、6 縣,70 個鎮、90 個鄉、6 個街道辦事處。
綏化市地處黑龍江省中部,其頭朝東北,尾在西南,斜臥在塞北的松嫩平原上。具體地理位置是東經 124°13′至 128°30,北緯 45°3′至 48°02。北部與齊齊哈爾市、黑河市接壤;西部與大慶市毗鄰;南部與哈爾濱市相連;東部與伊春市交界,綏化市總面積 35211 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幅員面積 2743 平方公里。
地貌
綏化夜景
綏化市的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即由低丘陵、高平原過渡為河谷平原。全市地貌按其形態特征可分為低山丘陵、崗丘狀高平原、崗阜狀高平原、微傾斜高平原、一級階地、高漫灘和低漫灘。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慶安縣、綏棱縣和海倫市的東北部,是小興安嶺西麓的山前丘陵地帶,地勢較高,一般海拔高度 300 至 600 米(最高的官五爺大山高 820.3 米,在慶安境內),相對高差 50 至 110 米;崗丘狀高平原主要分布在綏棱農場、紅光農場、海倫農場,以及慶安縣、綏棱縣的西南部,海倫市的東部和東北部,海拔高度 240—360 米,相對高差 20 至 60 米;崗阜狀高平原主要分布在海倫市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北林區的北部,望奎縣的東部,明水縣、青岡縣、蘭西縣的東部,一般海拔高度 200 至 240 米,個別殘丘海拔高程 380 米左右。自東北向西南緩傾斜, 坡度 5°至 10°;微傾斜高平原呈條帶狀沿崗阜高平原邊緣分布,主要分布在海倫市的西部、西南部,明水縣、望奎縣的中部、南部,青岡縣、蘭西縣的南部,以及安達市、肇東市的北部,海拔高度 180 至 210 米。其地貌寬闊平坦,微向河流傾斜,坡度 3°至 5°,呈微波狀起伏;一級階地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左岸,寬 3 至 4 公里,以及明水縣、青岡縣的西部,安達市、肇東市的大部地區。
綏化市海拔高度 160 至 180 米,階面寬而平坦,微向河床傾斜,坡度小于 3°;高漫灘主要分布于河流兩側,海拔高度 155 至 175 米,漫灘寬闊,地勢平坦;低漫灘沿河流兩側呈條帶狀分布,一般寬 0.5 至 1 公里。
氣候
綏化市人民公園冬景
綏化市位于北半球中溫帶。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冬季冰雪覆蓋。夏季降雨集中,氣候溫熱濕潤。春、秋兩季氣候宜人。
全市年平均氣溫在 1.3℃至 4.0℃之間,≥10℃積溫 2 400℃至 2 700℃,無霜期 120 至 140 天,日照時數 2 600 至 2 900 小時。全市平均降水量 483 毫米,東北部年降水量在 550 毫米左右,西南部年降水量在 400 毫米左右,7 至 8 月份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 60% 左右。
水資源
綏化市有兩大水系,即松花江水系和呼蘭河水系。水資源總量為 47.82 億立方米。理論水利資源蘊藏量為 500 千瓦以上的河流 18 條。地表水資源量為 25. 4 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 22.2 億立方米。
松花江在市南部,流經肇東市;呼蘭河干流在慶安縣發展鄉柴德福屯東南入境,在蘭西縣長江鄉律家店南流入呼蘭縣,在綏化市流長 345 公里,流域面積 27 600 平方公里。呼蘭河在綏化市境內共有流長超過 15 公里,流域面積大于 50 平方公里的一、二、三級支流共 36 條,河流總長 2 933 公里。主要支流有安邦河、拉林清河、格木克河、泥河、依吉密河、歐根河、尼爾根河、諾敏河、通肯河等。
土地資源
綏化地區土地集中連片,地勢平坦,土質優良,肥力較高,日照時間長,雨量比較充沛,適于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全市現有耕地面積 14.9 萬公頃,占全省耕地的 1 /7。有宜牧草原 900 萬畝,林地 1 065 萬畝,宜養水面 150 萬畝。全市尚有待開發的土地 395 萬畝。
生物資源
綏化市侵華日軍飛機堡遺址
綏化地區東北部為小興安嶺山麓丘陵林地,西部為廣闊的草原,江河溝泡遍布全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享有盛譽。野生動物有紫貂、水獺、梅花鹿、飛龍等珍貴禽獸數十種。
綏化地區有林面積 1200 萬畝,林木蓄積量 1400 萬立方米。截止到 2009 年末,林業生產持續發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 41.8 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 19.2%。盛產木耳、猴頭等多種山產品。森林覆蓋率達 12.5%,林木蓄積量為 2 000 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綏化地區西部地處松嫩平原,東部為丘陵半山區,地下資源比較豐富,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油、鐵礦、煤炭、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已探明儲量的有二十多種。西部肇東、安達發現并開采了石油、天然氣;東部慶安、綏棱、海倫已發現的金屬礦藏有鉛、鋅、黃鐵及砂金等,優質礦泉水也有很大的開發價值。2010 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礦產勘查總院下屬第一水文地質勘查院為黑龍江地熱資源空白區綏化市找到地下熱水。熱儲埋藏深度 1057m~1548m,底部水溫 75℃,井口水溫 53℃,單井出水量為 480 立方米 / 天。這一地熱勘查成果對綏化市優化能源結構,發展地域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草原資源
綏化地區東北部
綏化地區草原全部位于中國三大草原之一的松嫩草原腹地,總面積 865 萬畝。羊草抗寒和抗旱能力較強,營養價值高,為本區西部市縣牲畜的主要飼料,并以其優良的草質而遠銷日本。蘆葦和小葉樟是造紙的重要原料,還可制作各種紡織品。老芒麥、香蒲草等用途也比較廣泛。全區草原還生長野古草、虎尾草、狗尾草、落豆秋等九十余種飼料用草。全區草原理論載畜量為 98 萬個羊單位。
截止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全市總人口為 5416439 人。男女比例由 2000 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 104.66 降為 103.81,65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2.35 個百分點。全市 10 個縣 (市) 區人口中,男性為 2758820 人,占 50.93 %;女性為 2657619 人,占 49.07 %。性別比 (以女性為 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 由 2000 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 104.66 降為 103.81。0-14 歲的人口為 689107 人,占 12.72%;15-64 歲的人口為 4335474 人,占 80.04 %;65 歲及以上的人口為 391858 人,占 7.23 %。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5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2.35 個百分點。
綏化市共有 32 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 96.27%,少數民族占 3.73%。共有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錫伯族、苗族、壯族、瑤族、赫哲族、鄂倫春族、彝族、藏族、畬族、鄂溫克族、維吾爾族、納西族等 31 個少數民族,其中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人口較多。共有民族鄉鎮 7 個,其中滿族鄉鎮 6 個,朝鮮族鄉 1 個。共有民族村 66 個,其中滿族村 49 個,朝鮮族村 15 個,回族村 2 個。
2017 年,全市出生人口 2.9 萬人, 其中男性 1.5 萬人,女性 1.4 萬人。年末全市總人口 527.6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 133.7 萬人;農業人口 393.9 萬人。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 97.8 萬人。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