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742 個字符,預計需要花費 2 分鐘才能閱讀完成。
創建于清代的五爺廟又稱五龍王殿,是整個五臺山占地面積最小,但香火卻是最旺的一座寺廟。廟內供奉的五爺是廣濟龍王文殊菩薩的尊稱,也是信徒心目中有求必應的象征,因此來此朝圣許愿的人也特別多。
據說五爺嫌清代所建的廟宇又小又舊,于是便給隔壁塔院寺方丈托夢,要求:重建殿宇,重鍍金身。為了討好五爺,重建時在殿外加建了一個富麗堂煌的抱廈前庭,并鏤刻有精美卓絕的人物、動物等圖案。
在五爺廟許愿,愿望達成后要在一年內來還愿,還愿最主要的方式是掛牌匾,在主殿的墻壁上隨處可見有求必應、敬五爺等字樣的牌匾,數量已多到無處安放,需要經常替換。這些牌匾也是對五爺靈驗的一種肯定。
據說五爺曾經顯靈救過康熙,被康熙封為龍王菩薩,并隨賜半副鑾駕 15 件以顯威嚴。在古代禮儀制度中,鑾駕是儀仗器物的最高稱謂,只有皇帝外出時才由眾儀衛各執一件,而在寺廟里擺放鑾駕,在全國也絕無僅有。
端坐在大殿中的五爺在燭光中閃爍著金色的光輝。五爺是廣濟龍王文殊菩薩的尊稱,原本為黑臉,相傳五臺山五頂文殊菩薩為了廣濟眾生,化身成為了五龍王,龍王的黑臉也變成了金臉。
因為五爺喜歡看戲,人們又在龍王殿對面修建了一座戲臺專門用來給五爺唱戲,這也是五臺山唯一一座像樣的古戲臺。每年六月廟會期間,許多名角會前來唱戲取悅五爺,使他能及時賜雨,一些有條件的施主也會捐一臺戲來還愿。
五爺廟香火極盛,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信眾從各地前來祈福,甚至連磕頭也需排隊等候。據說早晨 4 點到 7 點前空腹進香許愿最為靈驗,每次最多可許三個愿望,愿望達成后需在一年內來還愿。
正確的許愿方式是:正對著大殿點燃香燭,在心中將愿望默念一遍,然后拜上三拜,接下來朝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朝拜,最后到五爺像前叩拜許愿。據當地人說每逢農歷初一、十五進香最為靈驗。
丸趣 TV 網 –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合!